科教之窗

  • 2019.11.30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们在等你”,11月27日晚,上海理工大学第十一届“思语杯”英语演讲比赛决赛在外语学院报告厅如期举行。外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倪锦诚教授、文学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所负责人王影君教授、青年学者毕志伟副教授和研究生辅导员唐瑾老师担任评委。此次英语演讲比赛旨在为全校同学提供展示外语能力、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的综合舞台。在校内选拔赛阶段吸引了来自外语、管理、机械、医食等众多院系同学们积极报名参与,经过前期层层选拔,有10位同学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决赛分为定题演讲、即兴演讲、现场问答三部分。选手们首先进行定题演讲,再根据现场抽取的题目进行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后,进入现场问答环节,评委老师就定题和即兴演讲提出问题,选手们进行回答。此次决赛定题演讲的主题是“过度消费”,每位参赛选手就“过度消费”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用缜密的思维逻辑、扎实的语言功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赢得了评委老师和观众们的拍手称赞。问答环节中,选手们更是以超强的临场发挥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从容应对评委老师们提出的每一个深度问题,使得演讲内容得到升华。这不仅体现了我校学生乐于思考的学术思维
  • 2019.11.28
    11月27日下午,学校在综合楼B205教室组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研讨会暨第13期教学沙龙活动,60多名教师参与。本次活动也是上海市教委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环节中的活动之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我校2019年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专题方向之一,要求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各位负责人分别就各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们的研究都突出了新工科的新背景、新特征,围绕我校实际、结合自身学科专业进行,分别从教师的国际化素质、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递进式项目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评价等角度切入,不同侧重地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定期组织相关研讨活动、撰写教研论文等推进项目研究顺利进展,完成了项目预定的研究目标。最后,项目负责人与参会教师开展了讨论交流,并从整体角度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后续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强调该项目的研究一定要结合我校工程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聚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举措、教师
  • 2019.11.28
    11月27日下午,学校在综合楼B205教室组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研讨会暨第13期教学沙龙活动,60多名教师参与。本次活动也是上海市教委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环节中的活动之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我校2019年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专题方向之一,要求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各位负责人分别就各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们的研究都突出了新工科的新背景、新特征,围绕我校实际、结合自身学科专业进行,分别从教师的国际化素质、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递进式项目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评价等角度切入,不同侧重地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定期组织相关研讨活动、撰写教研论文等推进项目研究顺利进展,完成了项目预定的研究目标。最后,项目负责人与参会教师开展了讨论交流,并从整体角度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后续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强调该项目的研究一定要结合我校工程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聚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举措、教师
  • 2019.11.28
    11月27日下午,我校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大会在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召开。副校长刘平出席会议并做动员讲话,全校十多个相关学院的30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由科技处处长张大伟主持。刘平首先肯定了2019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的成绩,随后通过和兄弟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的对比,指出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基金申报工作的奋斗目标。刘平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是学校高水平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助推剂,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织申报力度,希望各学院和全校教师能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提高申报质量,提升立项数量,从而助推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会上,学校邀请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他得安教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评审中的一些体会”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得安教授从项目摘要的凝练、立项依据的撰写、研究内容的组织、创新点和关键科学问题的提炼、研究团队的组建等方面分享了自己以往在基金申请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也从评审专家的角度提出如何让申请书更容易引起专家的注意。
  • 2019.11.28
    11月27日下午,我校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大会在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召开。副校长刘平出席会议并做动员讲话,全校十多个相关学院的30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由科技处处长张大伟主持。刘平首先肯定了2019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的成绩,随后通过和兄弟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的对比,指出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基金申报工作的奋斗目标。刘平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是学校高水平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助推剂,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织申报力度,希望各学院和全校教师能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提高申报质量,提升立项数量,从而助推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会上,学校邀请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他得安教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评审中的一些体会”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得安教授从项目摘要的凝练、立项依据的撰写、研究内容的组织、创新点和关键科学问题的提炼、研究团队的组建等方面分享了自己以往在基金申请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也从评审专家的角度提出如何让申请书更容易引起专家的注意。
  • 2019.11.27
    11月24日,2019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管理学分论坛开幕式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205室举行。论坛主题为“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的‘蝶变之路’”。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首次参与协办。我校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永庆教授应邀参加论坛并担任主旨演讲嘉宾。在主旨演讲中,张老师作了题为《温州民企涅槃之路》的报告,讲述了温州民企的历史辉煌、现实困境和浴火重生的发展历程。张老师通过温州模式、经济奇迹与民企贡献,让我们看到了温州人的“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这种精神将为民营经济提供不竭的动力;张老师系统分析了温州民企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借贷危机、成本困境、治理困境、人才困境、发展困境”等问题,以及温州民企在面对各种困境所经历的浴火重生的艰难历程;张老师以鞋业、电器业为例,详细介绍了温州民企涅槃重生的典型企业:奥康集团和正泰集团的发展历程,翔实的数据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温州民企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张教授的生动演讲诠释了温州民营经济的蝶变不但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也
  • 2019.11.27
    11月24日,2019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管理学分论坛开幕式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205室举行。论坛主题为“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的‘蝶变之路’”。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首次参与协办。我校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永庆教授应邀参加论坛并担任主旨演讲嘉宾。在主旨演讲中,张老师作了题为《温州民企涅槃之路》的报告,讲述了温州民企的历史辉煌、现实困境和浴火重生的发展历程。张老师通过温州模式、经济奇迹与民企贡献,让我们看到了温州人的“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这种精神将为民营经济提供不竭的动力;张老师系统分析了温州民企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借贷危机、成本困境、治理困境、人才困境、发展困境”等问题,以及温州民企在面对各种困境所经历的浴火重生的艰难历程;张老师以鞋业、电器业为例,详细介绍了温州民企涅槃重生的典型企业:奥康集团和正泰集团的发展历程,翔实的数据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温州民企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张教授的生动演讲诠释了温州民营经济的蝶变不但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也
  • 2019.11.27
    11月22日至11月25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2019年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客大赛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办。我校中英国际学院学生所参与的5个项目全部获奖,分别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揽获本次大赛四分之一的奖项,是该比赛中获奖总数最多的院校。中英学子首次参加该项赛事取得了获奖数量、质量双丰收,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赛以“创未来·新生活”为主题,关注社会和经济的问题,重点发掘对于社区、环保、健康、交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题,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打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全新产品。推动数字制造、物联网、虚拟空间、生物合成与艺术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跨界融合。本次大赛增设了创客文化、FabAcademyX、机器复制机器、开源软硬件、创新创业等工作坊,让参赛选手有机会深入了解创客文化、学习智能制造以及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前三届大赛的基础上,为参赛选手加入前期参与和学习过程,不仅有创客大赛的最后呈现,更强调了参赛选手系统学习和叠加的过程。自10月到11月10日报名以来,共有来自沪上28所高校392位参赛选手、96个报名项目参赛。我校中英国际学院有
  • 2019.11.27
    11月22日至11月25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2019年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客大赛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办。我校中英国际学院学生所参与的5个项目全部获奖,分别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揽获本次大赛四分之一的奖项,是该比赛中获奖总数最多的院校。中英学子首次参加该项赛事取得了获奖数量、质量双丰收,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赛以“创未来·新生活”为主题,关注社会和经济的问题,重点发掘对于社区、环保、健康、交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题,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打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全新产品。推动数字制造、物联网、虚拟空间、生物合成与艺术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跨界融合。本次大赛增设了创客文化、FabAcademyX、机器复制机器、开源软硬件、创新创业等工作坊,让参赛选手有机会深入了解创客文化、学习智能制造以及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前三届大赛的基础上,为参赛选手加入前期参与和学习过程,不仅有创客大赛的最后呈现,更强调了参赛选手系统学习和叠加的过程。自10月到11月10日报名以来,共有来自沪上28所高校392位参赛选手、96个报名项目参赛。我校中英国际学院有
  • 2019.11.27
    2019年11月21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产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德普、上海有色金属学会秘书长方守谊、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总工艺师张华军、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峰、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强、上海奥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仲勋、上海兹韦克测试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林建、上海万生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实、江苏永钢集团总工办主任谷杰、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朱坚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梅、党委副书记蒲莹莹、副院长李伟及学院教授代表出席。揭牌仪式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生娟主持。张华副校长和上海市材料领域的行业协会、学会代表和联盟企业代表共同为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产业技术学院揭牌。朱坚民处长为产业技术学院的企业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任证书。仪式上,李梅院长首先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学院情况,同时表达了学院对于产业技术学院成立的迫切愿望。随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系主任赵斌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副系主任陈泽中向
  • 2019.11.27
    2019年11月21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产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德普、上海有色金属学会秘书长方守谊、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总工艺师张华军、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峰、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强、上海奥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仲勋、上海兹韦克测试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林建、上海万生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实、江苏永钢集团总工办主任谷杰、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朱坚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梅、党委副书记蒲莹莹、副院长李伟及学院教授代表出席。揭牌仪式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生娟主持。张华副校长和上海市材料领域的行业协会、学会代表和联盟企业代表共同为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产业技术学院揭牌。朱坚民处长为产业技术学院的企业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任证书。仪式上,李梅院长首先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学院情况,同时表达了学院对于产业技术学院成立的迫切愿望。随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系主任赵斌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副系主任陈泽中向
  • 2019.11.26
    2019年11月23日,“第三届低温生物医学暨生物传热论坛”在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举行。此次论坛由上海市制冷学会第六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低温生物医学技术服务平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样本库分会低温生物学组主办,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承办。我校党委副书记孙跃东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十三五”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魏强研究员,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专家组首席科学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输血科欧阳锡林主任,中国极地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库创始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陈波主任等28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论坛由我校医疗器械与
  • 2019.11.25
    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谷付星老师课题组在单层二维材料发光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Enhancingmonolayerphotoluminescenceonopticalmicro-nanofibersforlow-thresholdlasing”(增强微纳光纤上的单层荧光用于低阈值激光)于2019年11月22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子刊ScienceAdvances上。该文章指出微纳光纤表面不稳定的硅氧三元环结构经光活化后会形成大量的氧悬挂键,这些氧悬挂键会大量消耗生长在微纳光纤表面二硫化钼(MoS2)中的电子,最终增强MoS2的荧光量子产率并形成稳定的激子发射状态。基于此高量子产率发光特性,研究人员又利用单层MoS2/微光纤微腔复合结构获得超低阈值的室温激光。该论文的发表对低维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微纳光纤表面物理的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该论文以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谷付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生廖风、于佳鑫副教授及博士生顾兆麒为共同第一作者。论文作者还包括剑桥大学TawfiqueHasan教授及杨宗银博士,浙江大学方伟副教授,及上海理工大学的庄松林院士和顾敏院士等人
  • 2019.11.25
    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谷付星老师课题组在单层二维材料发光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Enhancingmonolayerphotoluminescenceonopticalmicro-nanofibersforlow-thresholdlasing”(增强微纳光纤上的单层荧光用于低阈值激光)于2019年11月22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子刊ScienceAdvances上。该文章指出微纳光纤表面不稳定的硅氧三元环结构经光活化后会形成大量的氧悬挂键,这些氧悬挂键会大量消耗生长在微纳光纤表面二硫化钼(MoS2)中的电子,最终增强MoS2的荧光量子产率并形成稳定的激子发射状态。基于此高量子产率发光特性,研究人员又利用单层MoS2/微光纤微腔复合结构获得超低阈值的室温激光。该论文的发表对低维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微纳光纤表面物理的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该论文以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谷付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生廖风、于佳鑫副教授及博士生顾兆麒为共同第一作者。论文作者还包括剑桥大学TawfiqueHasan教授及杨宗银博士,浙江大学方伟副教授,及上海理工大学的庄松林院士和顾敏院士等人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