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19.11.22
    11月15日,由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的智慧医疗光学实验室学术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隆重举行。会议以“聚焦医工交叉,砥砺科技创新”为主题,拟更进一步落实“医工交叉”的创新之路。本次学术论坛是由中国工程院庄松林院士与宁光院士共同发起。以临床医学应用为导向,以创新光电技术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系统为工具,为推动科技创新搭建跨领域科研合作平台而举办。与会嘉宾有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士(FIAMBE)兼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张元亭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院士、学校科技处处长张大伟教授,光电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学典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曹亚南研究员、国家医学转化中心曹青老师、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梁颖女士、投资总监张强先生、陈兴文先生、天士力控股战略发展总经理李思睿先生、以及奥佳华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贺中春先生等,重点探讨了产业资金将如何在未来助力于科技科研创新。本次论坛主要分为学术讲座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两部分。会议由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学典教授主持,由庄松林院士致欢迎词,张大伟处长代表校方介绍了
  • 2019.11.22
    11月15日,由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的智慧医疗光学实验室学术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隆重举行。会议以“聚焦医工交叉,砥砺科技创新”为主题,拟更进一步落实“医工交叉”的创新之路。本次学术论坛是由中国工程院庄松林院士与宁光院士共同发起。以临床医学应用为导向,以创新光电技术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系统为工具,为推动科技创新搭建跨领域科研合作平台而举办。与会嘉宾有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士(FIAMBE)兼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张元亭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院士、学校科技处处长张大伟教授,光电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学典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曹亚南研究员、国家医学转化中心曹青老师、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梁颖女士、投资总监张强先生、陈兴文先生、天士力控股战略发展总经理李思睿先生、以及奥佳华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贺中春先生等,重点探讨了产业资金将如何在未来助力于科技科研创新。本次论坛主要分为学术讲座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两部分。会议由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学典教授主持,由庄松林院士致欢迎词,张大伟处长代表校方介绍了
  • 2019.11.21
    近日,理学院铋科学与生物医学材料团队李钰皓、缪煜清、欧阳瑞镯老师在国际知名刊物《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上发表高水平论文“Ultrafast synthesizing bismuth mesoporous nanolitchi radiosensitizer loading high dose DOX for CT-guided enhanced chemoradiotherapy”,并被选为封面论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由美国化学会创办,是材料科学、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8.456,位列中科院工程技术1区。
  • 2019.11.21
    近日,理学院铋科学与生物医学材料团队李钰皓、缪煜清、欧阳瑞镯老师在国际知名刊物《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上发表高水平论文“Ultrafast synthesizing bismuth mesoporous nanolitchi radiosensitizer loading high dose DOX for CT-guided enhanced chemoradiotherapy”,并被选为封面论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由美国化学会创办,是材料科学、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8.456,位列中科院工程技术1区。
  • 2019.11.20
    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综合实力,继举办“ScienceDirect:大师进阶之路”、“如何通过IEEE数据库进行高效科研检索与学术投稿”等一系列走进学院的学术讲座之后,11月19日下午,图书馆再次联合科技处、机械工程学院,在综合楼报告厅举办了“SCI助力学校高水平建设讲座”。讲座伊始,图书馆馆长陈世平教授致辞,对科睿唯安公司和学校科技处、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图书馆将围绕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做好更加精准的学科服务。科睿唯安公司首席培训师张帆老师针对ESI,Incites,SCI数据库做了功能性介绍,就如何聚焦科技前沿,做好课题申报;如何锁定核心文献和行内专家,开展高水平合作;如何精准投稿,发表高水平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做了专题报告,并讲解了WOS平台中高效科研的小工具。在嘉宾交流环节,科技处付莹莹副处长介绍了学校近年来SCI论文成果情况;材料与工程学院李伟副院长介绍了学科建设的一些举措;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副教授作为科研教师代表,分享了高水平论文写作上的个人经验;光电学院张桂雪同学作为研究生代表,介绍
  • 2019.11.20
    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综合实力,继举办“ScienceDirect:大师进阶之路”、“如何通过IEEE数据库进行高效科研检索与学术投稿”等一系列走进学院的学术讲座之后,11月19日下午,图书馆再次联合科技处、机械工程学院,在综合楼报告厅举办了“SCI助力学校高水平建设讲座”。讲座伊始,图书馆馆长陈世平教授致辞,对科睿唯安公司和学校科技处、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图书馆将围绕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做好更加精准的学科服务。科睿唯安公司首席培训师张帆老师针对ESI,Incites,SCI数据库做了功能性介绍,就如何聚焦科技前沿,做好课题申报;如何锁定核心文献和行内专家,开展高水平合作;如何精准投稿,发表高水平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做了专题报告,并讲解了WOS平台中高效科研的小工具。在嘉宾交流环节,科技处付莹莹副处长介绍了学校近年来SCI论文成果情况;材料与工程学院李伟副院长介绍了学科建设的一些举措;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副教授作为科研教师代表,分享了高水平论文写作上的个人经验;光电学院张桂雪同学作为研究生代表,介绍
  • 2019.11.20
    本科生做科研?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自2019年4月起,我校中英国际学院开始开展“让科学研究的春风吹进复兴园——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引导青年学子追求科学理想,勇于创新。讲座深受中外学生好评。11月15日下午,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第二期第一讲在学院教学楼113会议室圆满举行。上海理工大学戴博副教授应邀主讲,近百名学生聆听讲座。学院行政副院长徐琳主持讲座,介绍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式,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和项目。戴博副教授的讲座,主要以“为什么做科研”,“如何申请专利”以及“如何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三方面为主题展开演讲。戴博副教授认为,科学技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是第一生产力,在校的大学生应学会思考,发现未知。中英学子接受的是国际化教育,有较强的英语阅读与写作优势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科研基础。戴博副教授结合个人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专利的申请技巧和论文撰写经验。戴博副教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勤于思考,滚雪球式阅读高质量论文,善于发现问题,找到核心问题;敢于创新,努力完善理论模拟及实验,提出新观点;及时总结,勤于练
  • 2019.11.20
    本科生做科研?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自2019年4月起,我校中英国际学院开始开展“让科学研究的春风吹进复兴园——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引导青年学子追求科学理想,勇于创新。讲座深受中外学生好评。11月15日下午,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第二期第一讲在学院教学楼113会议室圆满举行。上海理工大学戴博副教授应邀主讲,近百名学生聆听讲座。学院行政副院长徐琳主持讲座,介绍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式,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和项目。戴博副教授的讲座,主要以“为什么做科研”,“如何申请专利”以及“如何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三方面为主题展开演讲。戴博副教授认为,科学技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是第一生产力,在校的大学生应学会思考,发现未知。中英学子接受的是国际化教育,有较强的英语阅读与写作优势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科研基础。戴博副教授结合个人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专利的申请技巧和论文撰写经验。戴博副教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勤于思考,滚雪球式阅读高质量论文,善于发现问题,找到核心问题;敢于创新,努力完善理论模拟及实验,提出新观点;及时总结,勤于练
  • 2019.11.20
    2019年11月16至17日,2019-2020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在普陀区同济二附中顺利举行,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DI团队参与了本届挑战A——技术类迎刃而解,并取得大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全市16个区的288支赛队同台竞技,比拼创意、展示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7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王宇,普陀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冬冬等领导嘉宾出席颁奖大会。本届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学校及学院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赛学生通过参加光电学院举办的光电杯项目获奖继而从事发明并获得灵感,将光电学院特色创新理念投入挑战A的“发明”创造中,最终得到裁判的认可。组长潘乐玎是来自光电学院的大二学生,他在高中时期多次参加DI和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ofthemind,简称OM)的比赛,经验丰富。他带领着五名同学:陈静淑(大二)、陈慧盈(大二)、陆昕培(大三),贾永琪(大二)、潘孝安(大一),与东华大学展开激烈角逐,并最终获得挑战A大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小组中,有许多同学都是第一
  • 2019.11.20
    2019年11月16至17日,2019-2020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在普陀区同济二附中顺利举行,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DI团队参与了本届挑战A——技术类迎刃而解,并取得大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全市16个区的288支赛队同台竞技,比拼创意、展示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7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王宇,普陀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冬冬等领导嘉宾出席颁奖大会。本届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学校及学院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赛学生通过参加光电学院举办的光电杯项目获奖继而从事发明并获得灵感,将光电学院特色创新理念投入挑战A的“发明”创造中,最终得到裁判的认可。组长潘乐玎是来自光电学院的大二学生,他在高中时期多次参加DI和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ofthemind,简称OM)的比赛,经验丰富。他带领着五名同学:陈静淑(大二)、陈慧盈(大二)、陆昕培(大三),贾永琪(大二)、潘孝安(大一),与东华大学展开激烈角逐,并最终获得挑战A大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小组中,有许多同学都是第一
  • 2019.11.20
    11月17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金陵科技学院落下帷幕。由我校公共实验中心于明亮老师指导,陈文浩、卫家雯、项逍仪、杨闻、段钰五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目前为中国经管专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赛事之一。本届大赛分为市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共有2673所高校参赛,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高校120所,仅有24所高校有机会获得全国一等奖殊荣。在大赛比赛期间,公共实验中心组织了150个队,750人参与校内选拔赛,选拔出2支队伍参加上海市赛,最终1支队伍顺利晋级,获得代表上海市参加国赛资格。参赛同学历时九个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训练,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辛勤的汗水,最终收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殊荣。培养了学生精湛的职业技能,优秀的团队意识以及极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达到了赛教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公共实验中心将持续加强实验室建设,搭建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助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比赛现场指导老师与参赛学生赛场合影投稿:公共实验中心
  • 2019.11.20
    11月17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金陵科技学院落下帷幕。由我校公共实验中心于明亮老师指导,陈文浩、卫家雯、项逍仪、杨闻、段钰五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目前为中国经管专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赛事之一。本届大赛分为市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共有2673所高校参赛,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高校120所,仅有24所高校有机会获得全国一等奖殊荣。在大赛比赛期间,公共实验中心组织了150个队,750人参与校内选拔赛,选拔出2支队伍参加上海市赛,最终1支队伍顺利晋级,获得代表上海市参加国赛资格。参赛同学历时九个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训练,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辛勤的汗水,最终收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殊荣。培养了学生精湛的职业技能,优秀的团队意识以及极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达到了赛教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公共实验中心将持续加强实验室建设,搭建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助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比赛现场指导老师与参赛学生赛场合影投稿:公共实验中心
  • 2019.11.18
    11月13日下午,第12期教学工作坊在综合楼C区303成功举办。本次教学工作坊的主题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施途径”,邀请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和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严荣国老师担任分享嘉宾,100多位老师参加。张黎声教授以《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实施途径》为题,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对如何设置课程思政目标、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将“思想政治”逐字分解开来解释,增添了新的寓意,“思”有深思、考虑和思想之意;“想”有思索,而后输出之意;“政”有政治、法律法规、国政、家庭等意;“治”有疏通、执行之意。由此,张教授指出思政元素不仅仅局限于爱国情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到道德情操、职业精神、哲学精髓、法律法规、科学观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张教授强调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参与其中后方可有所感悟,有所感悟方能形成情感共鸣,方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产生学习内动力。严荣国老师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通过现场展示的形式分享了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心得和经验。随后,张黎声教授
  • 2019.11.18
    11月13日下午,第12期教学工作坊在综合楼C区303成功举办。本次教学工作坊的主题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施途径”,邀请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和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严荣国老师担任分享嘉宾,100多位老师参加。张黎声教授以《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实施途径》为题,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对如何设置课程思政目标、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将“思想政治”逐字分解开来解释,增添了新的寓意,“思”有深思、考虑和思想之意;“想”有思索,而后输出之意;“政”有政治、法律法规、国政、家庭等意;“治”有疏通、执行之意。由此,张教授指出思政元素不仅仅局限于爱国情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到道德情操、职业精神、哲学精髓、法律法规、科学观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张教授强调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参与其中后方可有所感悟,有所感悟方能形成情感共鸣,方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产生学习内动力。严荣国老师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通过现场展示的形式分享了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心得和经验。随后,张黎声教授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