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22.08.23
    近日,环境与建筑学院大气污染控制团队张晓东副教授在《细胞》(Cell)子刊《细胞通讯·物理科学》(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氧空位诱导O2活化和电子-空穴迁移增强光热催化甲苯氧化性能(Oxygen-vacancy-induced O2 activation and electron-hole migration enhance photothermal catalytic toluene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报道了氧空位在优化多相催化剂的结构以及快速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论文是我校环建学院张晓东副教授、材化学院徐京城博士与上海交通大学崔立峰教授联合研究成果,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为环境与建筑学院博士生杨阳;赵胜昊、毕付坤、陈进峰等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李垠涛为联合作者,通讯作者为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副教授。氧空位优化多相催化剂反应路径示意图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污染水平得到有效遏制,但其浓度仍处于高位。并且,O3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 2022.08.19
    近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于汶陇、2018级本科生朱东、2021级硕士生王文浩在能动学院青年教师赵嘉毅的指导下,于国际物理类TOP期刊《应用物理学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中科院二区,IF= 4.20)上发表了以“超疏水表面上双液滴融合反弹行为”(The rebounding-coalescing behaviors in drop-on-drop impact on a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为题的学术论文。本科生于汶陇为第一作者,赵嘉毅为论文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生活中不难发现,荷叶表面具有复杂的微纳结构,露珠能够在荷叶上自由滚动,这种现象被称为“荷叶效应”。受此启发,仿生的人造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同样也能具有这样的“超疏水”特性,可被应用于风力机表面抗结冰、流体机械减阻、太阳能面板自清洁、医疗用品防感染等诸多领域。然而,超疏水表面存在着不稳定、易失效的问题,因此,我校叶轮机械流动控制及检测技术创新团队实验研究了液滴在超疏水表面的融合反弹行为,总结了不同韦伯数与偏移率组合下液滴融合反弹的三种基本状态,
  • 2022.08.17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RoboCom 国际公开赛组委会主办的2022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CAIP编程设计赛道”省赛、全国总决赛分别于7月10日和8月8日举行。我校24名选手首次参加CAIP编程设计赛道,在斩获上海市高校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的基础上,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的优异成绩。这是我校首次参加此项赛事,省赛与国赛获奖数均位列上海市高校前列。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现已成为由我国自主发起、影响广泛的世界级赛事品牌,也是我校A类赛事。本届CAIP编程设计赛道,针对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参赛选手从任务分析、算法调优和编程技能等方面进行考察比拼,旨在提升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160多所高校通过24个省赛,共选拔出2251人参与本届CAIP编程设计全国总决赛的角逐。创新创业学院(公共实验中心)克服疫情影响,坚持战疫不停学、不停训、不停赛,自5月开始积极谋划备赛参赛组织工作,充分发挥计算中心“科创工坊”多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
  • 2022.08.06
    近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李春教授团队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合作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和硬件体系结构双领域Top 1期刊《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中科院一区,双Top1期刊,IF=17.564)上发表题为《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加权软投票规则多注意模块的机器维修故障智能诊断》的研究成果。博士生许子非为第一作者,李春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 2022.08.03
    张大伟,男,1977年,汉族,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IEEE高级会员,特聘教授、国家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现担任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极端光学制造与检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是精密光学元件及光电仪器,在相关领域发表SCI检索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兼任第三届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3)委员。2022年4月2
  • 2022.08.03
    7月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我校“光电信息产业技术学院”“工业燃烧设备综合性能集成检测装置开发”“多层面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光纤超快激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需求和问题双导向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建设”五项校企合作案例成功入选。“双百计划”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起,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合作桥梁,构建对话交流平台,遴选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树立一批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宣传一批产教深度融合重点项目,促进建立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旨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21年9月启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推选工作,经对700余项申报案例进行资格审核、网络盲审、线上线下双走访、专家推荐以及网上公示等环节,最终260项案例被认定为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我校以人才培养、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共建产业技术学院,加强校企优势资源互补,
  • 2022.08.03
    环境催化技术被认为是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对推动我国大气和水环境修复及生态平衡的发展至关重要。环建学院张晓东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光/热/Fenton等绿色催化技术的研究,通过设计各类高效纳米级环境功能型材料,系统地用于气相及液相有机污染物的深度矿化,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与资源化。近期,张晓东副教授在催化降解气/液相有机污染物领域的材料设计研发及污染物降解机理探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光催化降解VOCs领域,张晓东副教授针对UiO-66中光生电子的配体-金属电荷转移跃迁并不令人满意等问题,证明了通过Zr-P键提供的原子级电子传输通道,增强UiO-66中的Zr原子向黑磷的电荷转移;通过原位红外技术与色谱-质谱联用等表征手段,阐明甲苯与邻二氯苯在该体系下的降解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稳定黑磷封装在多孔网状UiO-66中促进电荷转移以实现光催化氧化甲苯和邻二氯苯:性能、降解路径和机理”(Stable black phosphorus encapsulation in porous mesh-like UiO-66 promoted charge transfer for photocat
  • 2022.08.01
    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示了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全国672所高校2802个项目入选(不含专项项目),上海理工大学获批10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8项。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2.9%,位居上海市属高校第二位。我校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校领导始终坚持在紧抓理工科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文科发展,强调文、艺、经、管是推动上海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求学校在制度供给方面,充分考虑文科有别于理工科的特殊性,真正把每一个群体推动学校发展的能力、活力和潜力激发出来。科研院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发展方针,在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的组织申报过程中多措并举,积极规划,采用校院联动模式,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动员和项目预评预审,并从项目前期培育、考核评价、经费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模式,助力学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的提升。相关学院也多次组织专家辅导,对预申报的选题进行多批次论证,有效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今后,科研院将进一步推进实施学校“文科振兴计划”,
  • 2022.07.28
    近日,管理学院刘斌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国际生产经济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1.251,ABS三星期刊,在运筹学和管理科学领域期刊中排名第3/99)上发表论文《新产品融资决策:众筹、银行还是供应链?》(New product financing decision: Crowdfunding, bank or supply chain?)。刘斌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陈雨汀为第一作者(目前为清华大学博士后)。除银行贷款外,供应链融资已成为资金受限的企业可以从其上游或下游寻求资金帮助的一个方案,众筹也被视为创新产品的一种新型融资来源,允许资金有限的制造商从一群投资者那里筹集初始资金。论文研究了当新产品需要来自垄断和资本充足的供应商的关键组件时,资本约束制造商的最优融资策略,探讨了不同融资策略下的最优组件就绪时间和批发定价决策。研究发现,在众筹条件下,供应商的最优组件准备时间总是晚于制造商的最优预告时间。由于众筹下的信息不对称,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努力以较高的初始需求和较低的需求
  • 2022.07.18
    7月13日,第十六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决赛举办,本次竞赛创新设计主题为“自然和谐的制冷空调技术”。能动学院本科生罗常浩、庹越凡、赵保晗同学的参赛作品《一套新型采用自然制冷工质的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经过初赛选拔,顺利晋级决赛并获得一等奖,作品指导老师为高鹏和武卫东。决赛答辩环节本参赛作品针对我国工业高温干燥过程存在干燥成本高、污染严重等问题,构建了一套新型采用自然制冷工质的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系统,可高效回收利用50—80℃余热,制取100—130℃高温热,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助力双碳目标。本作品可在钢铁、水泥等余热资源丰富的工业基地使用,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本次竞赛由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顿汉布什(中国)工业有限公司独家冠名协办。竞赛全国6个区域预赛由天津商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6所院校承办,决赛由北京工业大学承办。参与到竞赛预赛的高校有117所,共175支队伍。最终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40所院校的
  • 2022.07.12
    7月9日至10日,“华展物流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决赛以线上形式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由我校管理学院李文翔老师指导的两支参赛队伍分别斩获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参赛高校最多、参与学生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也是我校认定的纳入高教学会竞赛评估的A类学科竞赛。本届大赛以“数智交通、低碳运输”为主题,由上海海事大学、中国交通教育学会院长分会承办,共有177所高校的1473件作品参赛。经过各参赛学校校内选拔推荐、全国初赛双盲网评,最终确定了94所高校共213件作品进入决赛,入围率仅为14%。我校于今年3月18日至4月22日举办了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校内选拔赛,相关专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经过初评,共有12组来自不同赛道的作品被推荐参加全国赛,其中管理学院交通系统工程系的本科生项目——“碳钱包:MaaS环境下精准交通碳足迹测算与碳普惠平台”(团队成员:张逸文、杨子杰、李笑梅、李慈航、唐
  • 2022.07.04
    近日,2022年度“叶声华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赵惟玉同学喜获此殊荣,成为全国十名获奖者之一。据悉,十位获奖者中,只有三位是硕士,赵惟玉同学是其中一位。“叶声华奖学金”证书“叶声华奖学金”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鼓励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校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推进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设立的。奖学金以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的名字冠名。奖金用其所获2013年度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的全部奖金为基本金而设立,由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管理。每年全国共10名仪器学科优秀学生获得该奖项。坚守学生“本色”自2019年入校以来,赵惟玉同学在导师高秀敏的指导下,参与多项校内外联合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竞赛。“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是赵惟玉的座右铭。不论政治理论学习还是科学研究,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才换来璀璨的光芒。她积极参加多项国家级科技竞赛,在“互联网+”、“挑战杯”、“研电赛”、“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中均获得国家级奖项。在I
  • 2022.07.01
    北京时间2022年6月2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发布最新《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2021),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刊PhotoniX斩获首个影响因子:19.818,在JCR 2021收录的101种光学期刊中排名第4,位列Q1区。图片PhotoniX创刊于2020年3月,属同行评议、开放获取(OA)高影响力国际期刊。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西湖大学共同主办,由Springer Nature集团出版。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担任期刊名誉主编,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和西湖大学仇旻教授担任期刊共主编,清华大学孙洪波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PhotoniX 主要报道国内外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与信息、能源、材料、生命、精密制造、纳米、光电子器件、微纳米电子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带来的颠覆性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工程应用进展。以展现具有前沿性、多学科交叉和衍生性特点的技术为核心,成为推动国际前沿“使能技术”的平台。图片截止目前,PhotoniX已被SCIE、SCOPUS、DOAJ、ProQuest、CNKI、INSP
  • 2022.07.01
    6月25日,第十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海赛区预赛在线上开赛,本届大赛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建桥学院承办。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70余名学生参加比赛,共有16个作品报名,最终“仿生扬子鳄”等5项作品获得一等奖,“手扶式草方格沙障铺设机”等5项作品获得二等奖,“仿生蛇形机器人”等2项作品将代表上海参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本次大赛首次采用线上答辩、线上评审的形式,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165支参赛队伍、800余名师生齐聚云端,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作品33项,二等奖作品50项,最佳创意奖作品9项,最终推荐15项优秀作品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本届大赛以“自然·和谐”为主题。参赛师生围绕大赛主题大胆设计,注重先进理论和智能技术的结合,展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涵盖了“仿生机械”和“生态修复机械”两个类别。参赛学生通过视频会议有序进行成果展示及项目答辩。一件件精妙的参赛作品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不同的观点与构思持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机械工程创新大赛至今已举办到第十一届,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彰显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