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菜单
上理人物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史沿革
大学章程
党群机构
行政机构
大学系统
信息公开
学院设置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
环境与建筑学院
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版学院
理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
基础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中英国际学院
中德国际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沪江学院
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公利医院医疗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概况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创新创业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学科建设
科研平台
科研管理
协同创新
技术转移
学术期刊
独立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师资队伍
院士风采
博士生导师
人才招聘
人才服务
教师发展
校园文化
上理标识
印象上理
文明校园
档案文博
教工社团
尚理青年
学校黄页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概况
国际合作
合作办学
留学生办公室
港澳台交流
海外学习
出国出境
文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MBA、MPA、MEM招生
成人教育招生
非学历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服务网
版权所有:上海理工大学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0
【上理封面人物】张新新:十五载初心如炬,矢志推进数字出版理论...
1095
【人物小传】张新新,出版学院三级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作为首席专家、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级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139篇,中国知网检索数字出版总发文量、被引数均位列第一,在整个出版学科论文H指数排名位居第二,出版教材专著15部;担任ISO/TC46国际标准中国专家组组长,牵头制定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主...
【新闻特写】毕业生专题:以“青春”赴“山海”,将个人成长融入...
1705
随着夏天的到来,天气日渐炎热。跟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如火如荼开展的2025届毕业生招聘。以“00后”为主体的上理研究生怀揣着自信和梦想奔赴一个个宣讲会、双选会,经历一场场笔试、面试。面对依旧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热爱学术继续复旦求学之路的“学霸”、有退伍不褪色投身商飞事业的“老兵”、有早早立志并顺利叩开“四大”之门的“会计师”,有携科研成果开启创业旅程的科创“达人”……他们以青春奋斗之姿在各自的领域绽放精彩,...
【讲台深处的爱】杨海马:创新育人,做仪器科学领域的“筑梦人”
629
“单片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大家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动手实践,亲身经历一个让自己的想法变成能运行的智能作品的旅程。”每次在单片机原理第一课上,上理工光电学院杨海马教授总是以这样的热情开场,点燃学生们对仪器科学的探索欲望。他用二十余年的坚守,将理论与实践熔铸成工程人才培养的基石,托举起一个个未来工程师的创新梦想。以实践为笔,书写育人初心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杨海马教授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
【上理封面人物】彭宗祥:以“四个坚持”擘画喀什理工高质量发展...
654
在祖国南疆教育版图上,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正以蓬勃之姿书写着职业教育的新篇章。作为上海援疆喀什理工教师工作队队长,彭宗祥以“四个坚持”为行动纲领,将黄浦江畔的先进理念根植于大漠边陲,带领学校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坚持团队共进:打造有温度的援疆“家文化”彭宗祥坚持把工作队当成一个家庭来建设,“情感+制度”双轮驱动,用心用情激发每一名队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将“组团式”援疆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他坚持党建...
【TA从上理来】来自模速空间的这位青年创业者,是上理校友
696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走进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他勉励在场青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在场聆听总书记讲话的创业者中,就有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6届校友、酷爱科技创始人张佳维。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应用导向’,要赋能产业发展。这与我们聚焦解决人工智能(AI)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方向...
【追光上理人】毛炜:垃圾“共燃”变废为宝,交出青年“绿色” ...
456
工业固体废物是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难题。上海作为中国的工业重镇,每天产生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同时上海这样一个常住人口超2400万的超大型城市,生态环境容量相对有限,“无废城市”建设尤为迫切。在致力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上理工环境与建筑学院,2021级本科生毛炜积极投身低碳实践,交出了变废为宝的“绿色”答卷。在学院谷麟副教授的指导下,毛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化学工程学报》(Journal of Environm...
【上理新青年】姚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住企”博士的跨界征途
637
在智能材料与柔性传感器团队的实验室里,姚宇身着实验服,手中的仪器正精准地对血糖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性能检测,专注的神情仿佛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的实验。作为上理工与鱼跃集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今年读博二的姚宇,已参与“住企培养”一年多。每周,他在三个不同的空间学习:在学校攻关核心材料,在医院采集临床数据,在企业实验室和车间测试产品稳定性。逐梦新途:选拔中开启机遇一年前,刚开启博士生学习的姚宇,听闻学校针对...
【讲台深处的爱】李林林:以爱为底色 书写教与学的“吸引力法则...
719
“大一选高数课的时候,选课系统自动分配到了李老师,当时还忧心忡忡地通过网络打听李老师怎么样,现在想来能选上她的课是我的‘小幸运’。” 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的谭欣雨这样向新同学们“力荐”理学院李林林老师的高数课。“超星杯”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上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随着教学口碑的不断“发酵”,如今选李林林老师的课需要拼“手速”,她...
【上理新青年】梁靖:百炼成钢,书写保家卫国的“她”力量
1376
“最美的样子,是齐耳短发;最好的年华,有戎装在身。” 这是出版学院2023级艺术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梁靖的真实写照。女性、研究生、士兵——当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梁靖怀揣满腔的报国情怀,踏上了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涯。她多次参与保障陆军级大项演习任务,被评为“十佳新兵”“四有优秀士兵”,并记嘉奖一次。写新闻报道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每次20公里、50公里拉练,梁靖也都背着重重的相机。有一次下大雨,她和战友们走在坦克道上...
【TA从上理来】周伶彦:以会展为“支点”,撬动融通世界的无限可...
702
线上,中外网友在小红书开启跨越太平洋的“对账”,让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线下,每年的“进博之约”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见证开放共赢的双向奔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在进博会连续七年成功举办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进博人”,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其中就有一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2004届英语专业的校友——周伶彦,从2000年入学至今的25年里,她投身中国展览业的发展,立足场馆...
【上理新青年】“从传播通往世界”!这个男生寝室全员保研
2379
“从传播通往世界”——这是上海理工大学二公寓3号楼326寝室的“群名”,也是他们大学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四年前,他们从天南海北汇聚到上理工,并肩作战,携手共进,在这个秋天全员保研:光电学院程宏阳推免至北京大学、赵俊阳推免至上海科技大学、孙鹏鹏推免至华东理工大学,出版学院的陈梦园推免至东华大学。奔向更大的世界,离不开寝室优良的学风和互帮互助的氛围。从大一到大四,从调整专业方向到全员保研的过程中,他们没有落...
【上理新青年】在理工科大学“玩美”!他们让“以美育人”具象化
1178
登上央视舞台演绎京剧《霸王别姬》、在上海时装周策划呈现传统汉服走秀、展演N场音乐剧《公朴颂》……谁说理工科大学的学生不懂艺术、不懂美?在上理工这所以工学为主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里,艺术氛围出乎意料得浓郁。近年来,学校着力深化“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制定了《上海理工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改革,开发了一系列美育通识课程,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人文教育在学校开展...
【追光上理人】张世杰:坐在实验室里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
1335
“做科研工作要经得住磨炼,同时更要兼顾全面发展,践行初心,肩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让科研成果助力各行各业发展。”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世杰这样勉励新同学们。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校期间,张世杰以专业排名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和参与身份发表SCI论文13篇,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个人累积志愿者服务时长800余小时。担任光学工程(学硕)研究生党支...
【党员先锋】丁晓红:心灵灯塔,做师生成长的引路人
7123
学院赠予丁晓红老师的颁奖词:四十年坚守杏坛,以知识为舟,以爱心为帆,载莘莘学子驶向智慧之岸。她不仅是学术的攀登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以卓越的教学成果,引领专业前行;以深厚的科研功底,服务社会,贡献卓越。她是教育战线上最亮的星,是感动我们的教育之光!丁晓红,教授、博导,一位拥有39年党龄的普通教师,却在教育战线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芒。她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模范履行岗位职责,长期从事...
选择
跳转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4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11
跳转到
上理要闻
上理要闻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讲座日志
讲座日志
媒体矩阵
媒体矩阵
文化上理
文化上理
数字上理
数字上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