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文汇: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成为“硬核”青年,从掌握核心知识开始

2019-09-08690编辑:董真摄影:


在中学学习,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眼睛总要盯着分数。毕竟,考分是王道,上什么大学,很大程度上是考分说了算。

但是步入大学以后,考分还重要吗?还有比分数更加重要的事情吗?尤其是,“知识迭代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速度不断加快,新技术、新发明、新思想随时可能颠覆曾经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怎么学呢?”今年,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教授在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以一位“学长”的身份,和新生们交心,畅谈他对大学学习的基本看法。

从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创新创业大作业,高校为什么要设计这些人才培养方案,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进入大学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硬核”青年、成为更好的自己?面对新生开讲“第一课”,丁晓东娓娓道来。



争当好学、思学、乐学、善学的“硬核”青年

——在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 长 丁晓东


大家上午好!浦江之畔的上海理工大学迎来了4062名本科“萌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来自五湖四海的2019级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上海理工大学是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至今已有113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进入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行列,成为上海市“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同学们,当你们收到上理录取通知书,踏进上理校门,你们便将在这花木扶疏、中西合璧的美丽校园,安放你们四年的宝贵青春,从此,“上理人”将成为铭刻你们一生的标签。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是本分,今天,在你们即将开启大学生涯之际,我想以一名学长的身份,为你们的大学学习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我想澄清一种对大学学习的误读。不少人以为进入大学后,没有老师和家长盯着、管着,可以自由自在,只求“60分万岁”,殊不知,大学的学习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求都高,看似老师管得少了、讲课进度快了、没有固定教室了、作业变少了,实则需要在自我管理和约束下,去选择、支配、求知、探索,重点不是“学习什么”,而是“学会学习”。因此,你们要避免落入“玩命的中学,轻松的大学”的误区,继续保持刻苦学习的作风,锤炼“硬核”本领,创造更多可能,让你们的未来之路越走越宽。



其次,我想与大家分享大学的学习之道。今年是上海理工大学“深化大类招生年”,学校首次实行跨学院的大类专业招生,原则上学生经过一年的基础培养,将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而你们便是学校深化大类招生首招的一届学生。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复合型人才,上海理工大学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高标准、严要求”,深化大类招生为你们设置了更多选项,你们可以选择、可以试错,但你们必须努力,去掌握那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和规律,学习那些涉及面广、迁移性强、概括度高的“核心知识”。那么,什么是“核心知识”呢?



以我所学的数学专业为例,众说周知,人工智能技术在当今世界发展如火如荼,是科技界、产业界最热门的领域,然而,在一片喧嚣的火热之中,中国科学家发出了理性的声音。徐匡迪院士就指出,人工智能的基石在数学,核心关键是算法。学数学的人都知道,算法涉及到基础数学理论、高性能数值计算等,是支撑起人工智能模型、设计、模拟等要素的根基,因此,在人工智能领域,其“核心知识”便是数学,但数学又并不只支撑人工智能,在其他众多领域,它也是关键支撑。

在同学们的大学学习中,学校为你们设置了1-2年学习“核心知识”的通识课程时间,这些“核心知识”正是你们之后开展专业和跨专业学习、研究、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掌握了它们,你们就掌握了解决任何专业问题的“钥匙”,成为“干什么都行”的通才。

当前,知识迭代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速度不断加快,新技术、新发明、新思想随时可能颠覆曾经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怎么学呢?

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对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应用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源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因此你们一定要将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我校光电学院庄松林院士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研究成像系统、光谱系统的理论及其设计方法,这需要大量计算,而当时没有电子计算机,全部用手摇计算机计算,耗时非常漫长。

学物理出身的庄院士很快就想到这是一个多参数的优化问题,于是便运用数学方法来想办法,他找来计算机,编程计算了中型光谱仪,原本需要两个人对算十个月到一年才能算完所有光路,用他的编程方法,仅用两个小时就算完了,并且结果正确。后来,庄院士又不断优化设计程序,把一个镜头设计的时间从半年压缩到半天。

由此可见,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或许就能催生一项发明、成就一种创新。为此,学校也为你们提供了载体、平台和机会:你们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在大学四年期间完成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大作业”;不少学院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产业技术学院”,你们可以身临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去解决实际难题;学校设置了“项目课程”,有兴趣的高年级本科生可以参与教授的课题组,与老师和研究生共同攻关“卡脖子”技术;学校还在推进新型空间改造,比如正在改建的第一教学楼将于今年年底焕然一新,成为多功能智慧教室,刚刚装修好的第二食堂不仅仅是用餐之地,你们还可以自习、上网,或者三五成群地头脑风暴、大开脑洞。


今年的开学典礼也是学校的军训总结表彰大会,军事科目表演轮番上阵。


总之,希望你们不再囿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而是更多地围绕解决某个问题、推进某个项目、完成某项工作,去自主地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跨学科的知识谱系;去积极地参与团队、建立合作,与不同背景、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协同攻关,提高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开学典礼上,全体师生用歌声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同学们,大好年华,唯青春不可辜负,岁月不居,唯奋斗方可有为。当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方兴未艾,当教与学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当新技术、新产业呼唤更多高水平人才,请你们坚持以学习为大学生活的第一要务,适应社会新要求,引领学习新风尚,争当好学、思学、乐学、善学的“硬核”青年。最后,祝愿同学们在上海理工大学学有所乐、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谢谢大家!



来源:文汇报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190907/288072.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timestamp=15679104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