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19.09.24
    9月21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理工大学承办、31所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高校协办的“第六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在本届成果展上,中英国际学院大三学生余昊源进行了优秀创业项目路演,他参与的项目“不晕科技——晕动症解决方案”获得最佳创业报告奖。同时,中英国际学院武军哲等同学“基于多目立体视觉的室内人员定位及交互”创新项目获得“我最喜爱的项目”奖项。据了解,本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有31所高校参加,参赛作品达385件,参与竞赛的学生达380余人。和普通的眼镜不同,余昊源同学展示的“不晕眼镜”已申请了四项国家专利,是由四个圆形的透明圆环组成,每个透明圆环中都盛有一些有色液体。戴上之后,看上去神似“猫头鹰”,十分可爱。“据可靠数据统计,中国80%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晕动反应,即俗称的晕车或晕船。”余昊源同学介绍说,“‘不晕眼镜’的四个透明圆环可覆盖180完整视野,其中液体会随车身同步运动,平衡视线与内耳感知。佩戴者在不影响阅读或看手机的同时,也能同步观察载具的运动差信息,从而实现从根源缓解运动症状的功能。”同时,为了推广产品,团队还在抖
  • 2019.09.24
    9月21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理工大学承办、31所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高校协办的“第六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在本届成果展上,中英国际学院大三学生余昊源进行了优秀创业项目路演,他参与的项目“不晕科技——晕动症解决方案”获得最佳创业报告奖。同时,中英国际学院武军哲等同学“基于多目立体视觉的室内人员定位及交互”创新项目获得“我最喜爱的项目”奖项。据了解,本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有31所高校参加,参赛作品达385件,参与竞赛的学生达380余人。和普通的眼镜不同,余昊源同学展示的“不晕眼镜”已申请了四项国家专利,是由四个圆形的透明圆环组成,每个透明圆环中都盛有一些有色液体。戴上之后,看上去神似“猫头鹰”,十分可爱。“据可靠数据统计,中国80%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晕动反应,即俗称的晕车或晕船。”余昊源同学介绍说,“‘不晕眼镜’的四个透明圆环可覆盖180完整视野,其中液体会随车身同步运动,平衡视线与内耳感知。佩戴者在不影响阅读或看手机的同时,也能同步观察载具的运动差信息,从而实现从根源缓解运动症状的功能。”同时,为了推广产品,团队还在抖
  • 2019.09.24
    9月21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理工大学承办、31所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高校协办的“第六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在本届成果展上,中英国际学院大三学生余昊源进行了优秀创业项目路演,他参与的项目“不晕科技——晕动症解决方案”获得最佳创业报告奖。同时,中英国际学院武军哲等同学“基于多目立体视觉的室内人员定位及交互”创新项目获得“我最喜爱的项目”奖项。据了解,本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有31所高校参加,参赛作品达385件,参与竞赛的学生达380余人。和普通的眼镜不同,余昊源同学展示的“不晕眼镜”已申请了四项国家专利,是由四个圆形的透明圆环组成,每个透明圆环中都盛有一些有色液体。戴上之后,看上去神似“猫头鹰”,十分可爱。“据可靠数据统计,中国80%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晕动反应,即俗称的晕车或晕船。”余昊源同学介绍说,“‘不晕眼镜’的四个透明圆环可覆盖180完整视野,其中液体会随车身同步运动,平衡视线与内耳感知。佩戴者在不影响阅读或看手机的同时,也能同步观察载具的运动差信息,从而实现从根源缓解运动症状的功能。”同时,为了推广产品,团队还在抖
  • 2019.09.24
    近日,PhysicalReviewApplied(一区)期刊上发表了我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桂雪同学的研究成果“Bias-polarity-dependentphotocurrentspectraofterahertzstep-quantum-wellphotodetectors”(Phys.Rev.Appl.12,024035(2019))。张桂雪现为光电学院2017级光学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该论文是其研二期间在指导老师郭旭光教授的带领下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论文的发表对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桂雪同学自进入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以来,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开展学习,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因为部分实验需要在合作单位完成,需要长期频繁地往返学校与实验室两地之间,当时还是研二的她克服了工作环境陌生、仪器操作不熟悉、实验进展缓慢等困难,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迎来了论文出版的好消息。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其探测机理是利用束缚电子吸收太赫兹光子,在半导体量子阱中子能带间跃迁,改变器
  • 2019.09.24
    近日,PhysicalReviewApplied(一区)期刊上发表了我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桂雪同学的研究成果“Bias-polarity-dependentphotocurrentspectraofterahertzstep-quantum-wellphotodetectors”(Phys.Rev.Appl.12,024035(2019))。张桂雪现为光电学院2017级光学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该论文是其研二期间在指导老师郭旭光教授的带领下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论文的发表对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桂雪同学自进入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以来,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开展学习,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因为部分实验需要在合作单位完成,需要长期频繁地往返学校与实验室两地之间,当时还是研二的她克服了工作环境陌生、仪器操作不熟悉、实验进展缓慢等困难,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迎来了论文出版的好消息。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其探测机理是利用束缚电子吸收太赫兹光子,在半导体量子阱中子能带间跃迁,改变器
  • 2019.09.24
    近日,PhysicalReviewApplied(一区)期刊上发表了我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桂雪同学的研究成果“Bias-polarity-dependentphotocurrentspectraofterahertzstep-quantum-wellphotodetectors”(Phys.Rev.Appl.12,024035(2019))。张桂雪现为光电学院2017级光学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该论文是其研二期间在指导老师郭旭光教授的带领下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论文的发表对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桂雪同学自进入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以来,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开展学习,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因为部分实验需要在合作单位完成,需要长期频繁地往返学校与实验室两地之间,当时还是研二的她克服了工作环境陌生、仪器操作不熟悉、实验进展缓慢等困难,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迎来了论文出版的好消息。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其探测机理是利用束缚电子吸收太赫兹光子,在半导体量子阱中子能带间跃迁,改变器
  • 2019.09.23
    9月20日至9月21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2019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研究在我校顺利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百余位研究生和博士生参加了研讨会。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在开幕会上致辞。本次论坛聚焦于语言与身份研究,共设身份描述与身份理论、语言与认知、话语交际与社会与用身份、翻译与译者身份、文学伦理与叙事身份、生态文学与族裔身份、网络交际与身份、外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身份、人工智能语言识别与哲学伦理、文学文本翻译研究、文化与身份研究以及非文学翻译研究12个专题论坛。论坛共收到投稿131篇,录用稿件103篇;评选出24篇优秀论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保勤博士研究生、上海理工大学廖国海、同济大学董连棋和南京大学孙琪荣获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共有6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廖国海同学荣获一等,叶伊婷和魏青霞同学
  • 2019.09.23
    9月20日至9月21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2019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研究在我校顺利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百余位研究生和博士生参加了研讨会。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在开幕会上致辞。本次论坛聚焦于语言与身份研究,共设身份描述与身份理论、语言与认知、话语交际与社会与用身份、翻译与译者身份、文学伦理与叙事身份、生态文学与族裔身份、网络交际与身份、外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身份、人工智能语言识别与哲学伦理、文学文本翻译研究、文化与身份研究以及非文学翻译研究12个专题论坛。论坛共收到投稿131篇,录用稿件103篇;评选出24篇优秀论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保勤博士研究生、上海理工大学廖国海、同济大学董连棋和南京大学孙琪荣获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共有6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廖国海同学荣获一等,叶伊婷和魏青霞同学
  • 2019.09.23
    9月20日至9月21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2019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研究在我校顺利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百余位研究生和博士生参加了研讨会。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在开幕会上致辞。本次论坛聚焦于语言与身份研究,共设身份描述与身份理论、语言与认知、话语交际与社会与用身份、翻译与译者身份、文学伦理与叙事身份、生态文学与族裔身份、网络交际与身份、外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身份、人工智能语言识别与哲学伦理、文学文本翻译研究、文化与身份研究以及非文学翻译研究12个专题论坛。论坛共收到投稿131篇,录用稿件103篇;评选出24篇优秀论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保勤博士研究生、上海理工大学廖国海、同济大学董连棋和南京大学孙琪荣获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共有6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廖国海同学荣获一等,叶伊婷和魏青霞同学
  • 2019.09.20
    9月17日,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
  • 2019.09.20
    9月17日,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
  • 2019.09.20
    9月17日,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
  • 2019.09.19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由厦门大学承办,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冠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一所赞助,以“开放创新逐梦未来”为主题。本届大赛共有来自12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08支队伍报名,提交作品451件,总参与人数达2119人,为历届大赛之最。通过初赛的激烈比拼,确定125支参赛队(其中常规赛道103支,企业赛道23支)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现场答辩和实物展示等环节评审、专家委员会表决和大赛组委会审核,最终评选出常规赛道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67项,企业赛道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此外,35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由我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张伟老师指导的“沪江之星”小队设计的“基于无人机视觉伺服
  • 2019.09.19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由厦门大学承办,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冠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一所赞助,以“开放创新逐梦未来”为主题。本届大赛共有来自12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08支队伍报名,提交作品451件,总参与人数达2119人,为历届大赛之最。通过初赛的激烈比拼,确定125支参赛队(其中常规赛道103支,企业赛道23支)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现场答辩和实物展示等环节评审、专家委员会表决和大赛组委会审核,最终评选出常规赛道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67项,企业赛道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此外,35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由我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张伟老师指导的“沪江之星”小队设计的“基于无人机视觉伺服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