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人物

【上理封面人物】胡蝶:蝶梦翱翔,做知行合一的“格致青年”

2025-10-20 10 文: 图: 编辑:

【人物小传】胡蝶,中共党员,上海理工大学智能科技学院202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格致创新班)专业本科生,是顾敏院士亲自牵头的首届“格致创新班”成员,她专业排名第1,27门课程达95分以上,获宝钢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13项学业奖学金,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论文,授权专利2项,受邀在2024年神经形态光子学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市金奖等8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参加全国特奥软式曲棍球比赛志愿活动20余次,志愿时长超150小时。她以奋发图强之志,行以致远之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青年在材料强国征程上的奋斗足迹。

智能科技学院2022级本科生 胡蝶

勤学善思,做追光筑梦的“格致青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入学后,胡蝶制定了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她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将求知学习作为第一要务,连续3年专业排名第1,每学期均获优秀奖学金,累计获宝钢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奖学金特等奖等13项奖学金。同时,她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始终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主动担任朋辈导师,开设8次座谈会,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科研心得。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科研环境。她的分享不仅传递了知识和经验,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更多的同学在求学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胡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

科研报国,做零碳拓新的“格致青年”

守正创新,科研报国。在顾敏院士的指导下,她聚焦国家“双碳政策”,基于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创新设计出“零能耗智能温控涂层”,成果发表在国际涂层权威期刊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上,累计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论文,受邀在2024年神经形态光子学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她还着眼于成果的落地转化,聚焦于信息通讯等领域高能耗降温痛点,在中国工业博览会、上海进出口国际交易博览会展示产品获得热烈反响,与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和润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订意向合作。她还带领团队13人参加科创比赛,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市金奖、上海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上海市特等奖、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等8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未来,她计划继续深耕新材料与能源交叉领域,聚焦材料赋能绿色能源、智慧制造等关键场景,力求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探索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路径,以学术成果回应国家重大需求,以中国涂层定义热控新标准。

带领团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市金奖

服务社会,做温暖有力的“格致青年”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上海理工大学是一个无比温暖的大家庭,成长道路上胡蝶接受到许多来自上理人的温暖,这让她也以此为目标,将服务实践视为必修课。作为班级团支书,她组织开展30余次团课学习、科研沙龙等活动,积极配合老师和同学,支持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工作,带领班级获得“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热心公益,在全国特奥软式曲棍球比赛,她全程为来自全国百余名智力障碍运动员提供细致保障,用温情与专业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尊重。此外,她还积极投身于校园迎新、研究生复试、华为全连接大会等20余项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50小时。作为上海理工大学“A艾智农”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成员,她在中药健康与特色食品产业调研中深入河南南阳、安徽亳州、湖南衡阳等三省四地的50余个村庄,围绕艾草、黄花菜、黄杨、月季等乡村特色产业开展800余小时的实地调研,推动“校-政-农”“校-政-企”多方协作。团队最终荣获共青团中央2024年度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她也获“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优秀团员标兵”等8项校级荣誉称号。

荣获上海理工大学2023年度优秀团员标兵

与顾敏院士、团队成员合影

知不足以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从“格致创新班”的第一缕晨光,到特奥赛场熄灯前的最后一抹微光,胡蝶用三年时光写下一名中共党员的青春注脚:专业第一,因为她相信“先让自己发光,才能照亮别人”;“零能耗智能温控涂层”,是她把论文写进祖国大地上,解决企业应用场景真实需求;超150小时志愿时长、800小时乡村奔走,是她把温度交给人民。未来,她将继续以材料为笔、以担当为墨,努力在“双碳政策”赛道上回应国家和时代的成长期待。

供稿单位:智能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