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菜单
上理人物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史沿革
大学章程
党群机构
行政机构
大学系统
信息公开
学院设置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
环境与建筑学院
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版学院
理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
基础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中英国际学院
中德国际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沪江学院
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公利医院医疗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概况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创新创业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学科建设
科研平台
科研管理
协同创新
技术转移
学术期刊
独立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师资队伍
院士风采
博士生导师
人才招聘
人才服务
教师发展
校园文化
上理标识
印象上理
文明校园
档案文博
教工社团
尚理青年
学校黄页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概况
国际合作
合作办学
留学生办公室
港澳台交流
海外学习
出国出境
文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MBA、MPA、MEM招生
成人教育招生
非学历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服务网
版权所有:上海理工大学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0
【追光上理人】毛炜:垃圾“共燃”变废为宝,交出青年“绿色” ...
10
工业固体废物是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难题。上海作为中国的工业重镇,每天产生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同时上海这样一个常住人口超2400万的超大型城市,生态环境容量相对有限,“无废城市”建设尤为迫切。在致力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上理工环境与建筑学院,2021级本科生毛炜积极投身低碳实践,交出了变废为宝的“绿色”答卷。在学院谷麟副教授的指导下,毛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化学工程学报》(Journal of Environm...
【上理新青年】姚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住企”博士的跨界征途
407
在智能材料与柔性传感器团队的实验室里,姚宇身着实验服,手中的仪器正精准地对血糖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性能检测,专注的神情仿佛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的实验。作为上理工与鱼跃集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今年读博二的姚宇,已参与“住企培养”一年多。每周,他在三个不同的空间学习:在学校攻关核心材料,在医院采集临床数据,在企业实验室和车间测试产品稳定性。逐梦新途:选拔中开启机遇一年前,刚开启博士生学习的姚宇,听闻学校针对...
【讲台深处的爱】李林林:以爱为底色 书写教与学的“吸引力法则...
578
“大一选高数课的时候,选课系统自动分配到了李老师,当时还忧心忡忡地通过网络打听李老师怎么样,现在想来能选上她的课是我的‘小幸运’。” 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的谭欣雨这样向新同学们“力荐”理学院李林林老师的高数课。“超星杯”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上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随着教学口碑的不断“发酵”,如今选李林林老师的课需要拼“手速”,她...
【上理新青年】梁靖:百炼成钢,书写保家卫国的“她”力量
1309
“最美的样子,是齐耳短发;最好的年华,有戎装在身。” 这是出版学院2023级艺术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梁靖的真实写照。女性、研究生、士兵——当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梁靖怀揣满腔的报国情怀,踏上了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涯。她多次参与保障陆军级大项演习任务,被评为“十佳新兵”“四有优秀士兵”,并记嘉奖一次。写新闻报道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每次20公里、50公里拉练,梁靖也都背着重重的相机。有一次下大雨,她和战友们走在坦克道上...
【TA从上理来】周伶彦:以会展为“支点”,撬动融通世界的无限可...
643
线上,中外网友在小红书开启跨越太平洋的“对账”,让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线下,每年的“进博之约”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见证开放共赢的双向奔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在进博会连续七年成功举办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进博人”,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其中就有一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2004届英语专业的校友——周伶彦,从2000年入学至今的25年里,她投身中国展览业的发展,立足场馆...
【上理新青年】“从传播通往世界”!这个男生寝室全员保研
2296
“从传播通往世界”——这是上海理工大学二公寓3号楼326寝室的“群名”,也是他们大学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四年前,他们从天南海北汇聚到上理工,并肩作战,携手共进,在这个秋天全员保研:光电学院程宏阳推免至北京大学、赵俊阳推免至上海科技大学、孙鹏鹏推免至华东理工大学,出版学院的陈梦园推免至东华大学。奔向更大的世界,离不开寝室优良的学风和互帮互助的氛围。从大一到大四,从调整专业方向到全员保研的过程中,他们没有落...
【上理新青年】在理工科大学“玩美”!他们让“以美育人”具象化
1124
登上央视舞台演绎京剧《霸王别姬》、在上海时装周策划呈现传统汉服走秀、展演N场音乐剧《公朴颂》……谁说理工科大学的学生不懂艺术、不懂美?在上理工这所以工学为主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里,艺术氛围出乎意料得浓郁。近年来,学校着力深化“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制定了《上海理工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改革,开发了一系列美育通识课程,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人文教育在学校开展...
【追光上理人】张世杰:坐在实验室里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
1275
“做科研工作要经得住磨炼,同时更要兼顾全面发展,践行初心,肩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让科研成果助力各行各业发展。”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世杰这样勉励新同学们。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校期间,张世杰以专业排名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和参与身份发表SCI论文13篇,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个人累积志愿者服务时长800余小时。担任光学工程(学硕)研究生党支...
【党员先锋】丁晓红:心灵灯塔,做师生成长的引路人
1127
学院赠予丁晓红老师的颁奖词:四十年坚守杏坛,以知识为舟,以爱心为帆,载莘莘学子驶向智慧之岸。她不仅是学术的攀登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以卓越的教学成果,引领专业前行;以深厚的科研功底,服务社会,贡献卓越。她是教育战线上最亮的星,是感动我们的教育之光!丁晓红,教授、博导,一位拥有39年党龄的普通教师,却在教育战线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芒。她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模范履行岗位职责,长期从事...
【上理新青年】葛依慧:用设计描摹生活的质感
765
套着玩偶服的Q版卡通人物,正高速挥动着握有乒乓球拍的机械手臂,有一双忽闪忽闪大眼睛的它,创造了“乒乓球人机对战中连续对打次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乒乓球机器人“小丘”的独创IP形象,正出自2020级出版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葛依慧之手。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16项各类竞赛奖项……手握四年来厚厚的一沓奖状,葛依慧继续前往东...
【上理新青年】钱澄:“出海”求学 掌好属于自己的“舵”
581
以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一等荣誉学士的身份本科毕业,在兰卡斯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顺利入职已有两百余年历史的法国工业企业法孚集团……回望求学路,在中英国际学院2022届毕业生钱澄看来,国际化的思维和表达、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她成功入职的“砝码”,而这正是得益于在“4+0”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上理工的这段宝贵时光里,我深受国际化创新氛围的感染,继而出国深造。学弟学妹们务必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全身心地...
【党员先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青年团队:用实际行动深情诠...
835
从服务国家战略的先锋,到倾心教书育人的良师,他们身上的“标签”不止一个,肩负的责任也不止一重。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理工大学青年五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优秀导学团队……一张张奖状记录了他们日复一日躬耕教坛的辛勤付出,他们就是上海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青年团队。团队专注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转-储-集-用”工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和专业人才输出,近五年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
【讲台深处的爱】李花:全上海仅5人!她致力于在理工科土壤里培...
10
【上理新青年】VEX机器人赛队:逐梦赛场,让青春在机器人创新中...
1220
由9人组成的团队中有5位是大一“萌新”,10分钟就能修好一台因高强度对抗而损坏严重的机器,作为今年全国高校前往美国参加VEX世界锦标赛的8支队伍之一进入世锦赛分区16强……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VEX机器人赛队热衷创新、逐梦赛场的故事。在双创“大本营”跑出成长加速度VEX机器人赛队成立于2023年6月,名称来自一项起源于美国的VEX机器人竞赛项目,由机械工程学院金之浩、金广宁,基础学院周庆凯、成雨峰、唐一帆、陈碧瑶、陈韵禾,...
选择
跳转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4
跳转到
上理要闻
上理要闻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讲座日志
讲座日志
媒体矩阵
媒体矩阵
文化上理
文化上理
数字上理
数字上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