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研究成果登上临床医学顶刊《柳叶刀》

2023-10-20512编辑:董真摄影:

近日,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交叉团队联合全球多个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在线发表于临床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论文题为“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策略研究”(Improving Reperfusion Strategie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RIS),为提升全球卒中临床实践水平贡献了重要力量,扩大了中国学者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为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联合署名单位。

近年来,随着深入开展临床研究,动脉取栓已被认为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有效标准治疗方法。这一方法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并减少残留症状,但是否需要在动脉取栓(EVT)之前进行静脉溶栓(IVT)一直存在国际争议,因为静脉溶栓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延迟取栓时间并增加治疗成本等问题。因此,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纷纷展开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解决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六项关于这一问题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然而,由于这些研究在设计、入组数量、研究人群和基线数据等方面存在差异,六项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基于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个体数据的综合分析,以获得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这将有助于指导全球卒中治疗实践。

基于此,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交叉团队与荷兰、瑞士等国专家发起,联合六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团队,共同开展了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策略研究。该研究采用非劣效检验设计,通过全球相关学会广泛调研确定了最受同行认可的非劣效界值,最终纳入来自中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越南等8个国家207个研究中心的2314例患者。

研究结果发现,基于5%的非劣效界值,未证实直接取栓不劣于桥接取栓(校正后OR值,0.89;95%可信区间,0.76-1.04);与此同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也未能证实桥接治疗优于直接取栓。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差异极小,仅有1.7%的结局差异。这意味着对于符合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每桥接治疗57例患者,才可能使1例患者较单纯动脉取栓额外获益。我们应该从成本效益、患者特点、预期延误等方面予以个体化精准决策,相关亚组研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分析中。

该项成果的发布,不仅代表着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交叉团队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医工交叉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拥有独特的天赋和地理优势,同时聚集了众多卓越的学术人才,这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创新的强大动力。这项成果将吸引更多的学者和跨学科专家加入,一同探索,一同创新,促进医疗水平跨越式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多重获新生的希望。

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上

循证医学证据级别金字塔


供稿: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