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动态

光子芯片研究院研究人员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发表突破性科研成果

2021-10-152900编辑:摄影:

复用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于生成、传输、处理和存储大容量数据位。例如,使用三维空间可以比二维空间存储更多的信息位。尽管许多物理原理可以为超越三维空间提供平台,但现实仍面临许多挑战。作为面向未来的、更环保的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光学复用是赢得挑战的快进竞赛选手。

聚焦光学复用,由李向平教授和顾敏院士带领的暨南大学、鲁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USST)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表了相关论文,通过光学扭曲大数据提高存储容量,为大容量存储提供一个崭新的创新平台。10月14日,此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基于合成螺旋二色性的六维轨道角动量光学复用》(Synthetic Helical Dichroism for Six-Dimensional Optica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ultiplexing)为题发表于国际光学顶级期刊《自然·光子学》(DOI:10.1038/s41566-021-00880-1)。

“扭曲是光的固有物理特性,表现为螺旋传播。螺旋度就是通常所说的轨道角动量(OAM),它可以在物理上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来存储信息,螺旋度决定了存储容量。”顾敏院士解释道。原来,在光存储中使用轨道角动量(OAM)进行光学复用的想法是2010年由他和李向平教授提出的(2010年7月《光学与光子学新闻》“多维逐位光存储之路”),如今看到这一绝妙的想法在实验中得以实施,他十分感慨,“实现这一想法的过程花了10多年时间。和其他任何科学追求一样,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相关】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1-00880-1



                                  供稿:光子芯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