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文汇: 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入选!刚刚,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上海20人上榜

2020-06-01310编辑:董真摄影:


今天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刚刚,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京揭晓。

此次,全国共有10个团队摘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8名个人荣获创新争先奖章,258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创新争先奖状。上海共摘得三枚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有17人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要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本届“创新争先奖”榜单上,广州医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南山团队、李兰娟、张伯礼、张文宏等抗疫英雄的名字格外闪亮。他们的上榜,激励着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学高峰,勇担时代使命。

今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形成之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小编带你一起细数为上海赢得本届创新争先奖章和奖状的科技精英们。



第二届上海地区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名单



丁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肿瘤药理学家,江苏无锡人。1992年毕业于日本国立九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生命与健康专门委员会委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重点围绕抗肿瘤新靶向分子发现、新作用机制探明、新生物标志物确证这一系统研究目标,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抗肿瘤新药研发创制方面,作为主要发明者之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个候选新药在国内外处于临床I-III期临床研究,2个新药正在申报临床,另外有一批候选药物正在进行系统临床前研究。在药物作用机制探索和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系统阐明了一系列抗肿瘤化合物或候选新药的作用机制,发现了数个重要的肿瘤生物标志物。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红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家,肿瘤学家。山东威海人。1992年获德国乌尔姆大学临床生化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二科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和现代化医学技术领域专家。

长期从事肿瘤信号转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医学研究有重要建树。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论文近200篇,总影响因子达1230分,SCI引用达4800次,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3项。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常兆华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山东淄博人,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上海现代微创医疗工程中心主任。在医疗器械行业拥有逾26年的经验,在生物医学工程、低温生物学、低温冷冻医疗技术、心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材和各种微创伤肿瘤医疗器材领域多有建树,已在国际一流科学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国内外专利60多项。

他主持参与完成国家地方多个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入选纪念改革开放40年40名医药产业风云人物、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


第二届上海地区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名单



来源:文汇  记者:许琦敏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kjwz/20200530/351457.html?timestamp=1590820666535&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