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央广网:人工智能突破三维矢量全息新技术

2020-04-20203编辑:董真摄影: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顾敏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首次利用机器学习反求设计(machine-learning inverse design)实现了三维矢量全息(Three-dimensional vectorial holography)的新概念。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18日凌晨发表在《科学》(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科学进展》上。

据介绍,该项发明是光学全息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提供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求设计可精准且迅速地产生一个或多个任意三维矢量光场,有望应用在超宽带全息显示、超安全信息加密以及超容量光存储、超精确粒子操控等各个领域。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在介质中传播的同时伴随着电磁和磁场的振荡,被称为光的矢量特性。基于光波的横波特性,光的振荡通常被限制在与其传播方向垂直的二维平面上。近些年,研究发现光的振荡可打破传统二维平面的束缚,通过干涉产生纵向光振荡,即形成第三维光矢量。

在物理学上,通过求解三维麦克斯韦方程可以正向得到一个三维矢量光场分布,但其不可控。一直以来,精确产生任意三维矢量光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其需要十分复杂的反求设计,超出了人类知识和经验的边界。顾敏指导的科研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反求设计率先实现了三维矢量全息,可精确地控制三维全息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任意三维矢量状态。“通过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新科技,我们首次实现了三维矢量光的操控,并将机器学习的算法延伸到光学全息中去。”顾敏表示,“这样的操控是全方位的,包括对每个三维矢量光携带的信息进行编码、传输和解码,因而消除了传统二维偏振光的束缚。”

文章第一作者任浩然博士说:“机器学习在光学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证明训练后的人工神经网络可有效地、快速地产生任意三维矢量光场,达到接近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光场调控的效率。”

此外,这项发明为光学全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首次在全息中证明光的三维矢量状态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载体,实现信息的编码和复用。顾敏称:“这项发明作为光学全息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不仅为下一代超宽带、超大容量、超快速并行处理的光学全息系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加深理解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例如粒子操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来源:央广网 记者:唐奇云

原文链接:http://www.cnr.cn/shanghai/tt/20200418/t20200418_5250585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