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新民晚报:今年已有数十名毕业生签约商飞 上海理工和中国商飞签约开展战略合作

2020-04-15110编辑:摄影:

图说:上理工增材制造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进行实验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摄(下同)


“为产业做贡献,一个学科做不起来,需要交叉多学科协同完成创新和应用。”说这话的,是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今天下午,安静的上理工校园迎来了一批新伙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致力于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校企合作。


图说:上理工增材制造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进行实验


科学研究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

一架商用飞机是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设计、制造都是一项精益求精的工程。上海理工大学增材制造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就开始和中国商飞在民用飞机零部件增材制造技术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形成了阶段性实用成果。

国外的熔丝增材制造钛合金零件已经在波音787飞机上装机应用,但是相关技术和设备在引进时仍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上海理工大学增材制造研究院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承担了一项钛合金零部件熔丝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项目,使用这一技术进行相关零部件制造,可使相关零部件制造周期缩短50%、成本降低30%。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完成材料基础工艺研究探索,目前正在探索产业化落地方式。

此外,聚焦 “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等技术难题,上海理工大学同样给出了多学科交叉攻关的研究方案。


图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多学科交叉直面解决实际问题

飞机制造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而上海理工是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其学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培养优势与中国商飞对技术创新和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相契合, 此次签约,是上海理工与中国商飞多年合作共同期盼的结果。

2019年,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联手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上海航空创新中心暨上海增材制造航空创新研究院(筹)”,以期通过“产学研用”资源协同,赋能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2020年春,上海理工与中国商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主动作为,提前布局,建立起全面合作关系。


“中国制造”共同育人

除了科研协作,人才培养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部分。2017年,国产大型客机C919飞上蓝天,我国在航空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在这背后,也藏着上海理工人的一份力量。在C919大型客机的设计过程中,上海理工杜宝江副教授带领团队,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沪江虚拟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团队合作,参与商用飞机相关结构件的三维虚拟设计,一干就是7个年头。在这潜心攻关的漫长时光里,杜宝江团队逐渐吸引了200多位上海理工学子的加入,有的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参与大飞机研制相关项目。“我们的辛苦付出不但为商飞解决了技术难题,更是点燃了这群上海理工学子投身中国大飞机事业的激情,上海理工与中国商飞的携手定会促成更多的项目落地,同时也让‘航空强国梦’的种子在更多的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杜宝江谈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上海理工人又是中国商飞人。上理工机械工程学院的王家杰毕业后进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主要承担大飞机质量问题的调查以及质量改进工作。他颇有感触地谈道:“在学校,老师们的讲授让我们在机械制图和结构设计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促使我在商飞的工作中能更加得心应手。一个是帮我打下扎实基础的地方,一个是伴我快速成长的地方,上海理工和中国商飞的合作注定会出现更多个像我一样的人,加入中国航空制造业,共同为大飞机事业的发展助力。”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质量管控中心的朱祥之,目前是上理工管理学院的一名在职研究生,谈到在学校的生活,他表示:“在工作5年后,能够到这样历史悠久的学校继续深造我感到既开心又珍惜,对待课业严谨,对待学生亲切,是上海理工大学老师留给我的最深印象,这里给我注入了更多的能量,让我能更好地从事热爱的大飞机事业。”

据记者了解,去年上理工有百名学生加入中国商飞,今年也已有52名研究生签约。上理工党委书记吴坚勇表示,希望双方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拓展合作、加深合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共同助推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和上理工高水平大学建设。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易蓉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708329.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