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青春上海:有了这个神器,以后坐车坐船不怕晕!

2019-09-24418编辑:董真摄影:


由四个圆形的透明圆环组成的“不晕眼镜”,每个透明圆环中都盛有一些有色液体,戴上之后神似可爱的“猫头鹰”。这幅“不晕眼镜”一出现在上海理工大学的第六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上,就被师生竞相试戴。有人对此兴奋地在朋友圈里安利:“以后坐车坐船不怕晕咯,就是可能会被围观。”


戴上眼镜,让晕车患者不再惧怕旅行 


“中国80%的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晕动反应,即俗称的晕车或晕船。我自己就是个严重的晕车患者,长途旅行对我来说是个灾难。现在,我们设计了一款‘不晕眼镜’,只要戴上,10分钟就能解决晕动症。”颇显自信的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大三学生余昊源在演讲台上介绍项目,他参与的这个“不晕眼镜”项目获选了此次的最佳创业报告奖。

据介绍,这款神似“猫头鹰”的眼镜,能够战胜95%的晕动症症状。原来,人们晕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脑内接受到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互相抵触。在车内,耳蜗内感受的信息是身体正在左右晃动加速,但视野看到的内容却可能是静止的。这种不一致,会让人们感受到恶心不适。

过去,人们多使用药物来缓解晕车的状态。此次,创新团队从有效、无副作用、便捷易携带这三个用户痛点出发,设计出这款将四个透明圆环作为容器盛以有色液体(醇溶液)的镜架,让液体在变速度运动状态下引导人们视野与内耳的感知平衡,从而从根源缓解变速度状态下乘客可能存在的不适症状。

记者看到,不晕眼镜有着四个装着一半蓝色液体的圆环,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随着你在车内的颠簸而流动,但液体始终与地平线保持水平,并利用这种方式来模拟视角的角度和运动。

“在你的视野正面及侧面,创造一条人造水平线,这样,就能减缓耳朵感知物体运动而眼睛感知物体静止的神经差,让视觉信息和耳蜗信号一致协调,从而避免晕车症状产生。”余昊源说,眼镜中的有色液体会随车身的晃动,通过佩戴眼镜,无论直视任何物体,人眼都可自然接收到与前庭器同时、一致的运动信号。

在研发参赛的同时,余昊源团队已经通过各渠道开始了销售。下一步,团队还打算与打车平台、旅游公司及游戏公司等合作,将“不晕眼镜”运用到影院、出租车、旅途等多个场景中。负责设计的小伙伴也正在着手进行外观迭代改造,希望让眼镜显得更加潮酷。


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市高校蔚然成风 


除了“不晕眼镜”之外,此次成果展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充满创意的创新创业项目,有涉及科学前沿的发明创造、有普惠生活的创新应用、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实践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创新项目《靶向AXL逆转NSCLC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耐药及其机制》就为肺腺癌药物奥希替尼的耐药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向。上海师范大学学生还带来了“声音专属管家”,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声音形象等。

据统计,本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有31所高校参加,参赛作品达385件,参与竞赛的学生达380余人。

成果展则旨在集中展示各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成果,交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经验,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不懈探索、积极创新的蓬勃朝气,努力当好全国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数据显示,本届成果展共向31所高校征集了93篇学生创新项目报告、50篇创业项目报告、137块创新创业项目作品和105篇教师论文。通过一系列评审、师生代表现场投票、项目答辩路演、专家点评等环节,最终脱颖而出25项“我最喜爱的项目”,17篇“最佳创新项目报告”,8个“最佳创业项目报告”、10篇“最佳教师论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介绍,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各高校要积极贯彻落实《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新高地,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更多前沿性创新成果不懈奋斗。

成果展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顾敏院士表示,目前,传统工业只创造了15%的经济增长,而创新驱动创造了85%的经济增长。“所以说,科研创新促进了国家和世界的经济增长,但创业成功的关键是从0到1的科研创新。”



来源:青春上海  记者:刘昕璐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19/09/23/15692157541311778856.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