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上一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了解马克思主义文献在近现代中国传播发展的历程,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梅敬副教授带领学院20多名学生,走进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用珍贵史料讲述“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博物馆内参观合影出发前,李梅敬老师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新闻出版自由,他们一生从事新闻活动,报刊是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离不开《万国公报》《新青年》《甲寅》等报刊杂志的载体作用,它们在近代社会承载着启蒙思想、表达意志、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这些重要的文物资料,既具有重要的历史力量,也蕴含着丰富的现实力量。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序厅运用裸眼3D展现出版的发展长河,让观众在现代科技的光影中沉浸式体验新闻出版的发展史。走过序厅,乘扶梯而上,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沿着“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变革与转型”“现代中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