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20.07.14
    近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公布获奖名单,我校中英国际学院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柏舒同学获全国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由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育数字化联盟主办,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教育数字化研究院承办。据悉,全国约980所高校12万学生参与竞赛,包含本科生约9.5万人,高职高专约1.8万人,研究生约7千人。得知获全国一等奖消息后,柏舒同学说,英语一直是自己的强项,学院的全英式教学氛围和学术英语课程更是帮助了自己持续提升英语的运用能力。她还分享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心得:多积累词汇、多读外刊文章,除了学好学术英语这门课程外,每天还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比如《纽约客》、美联社新闻等,通过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提升自己的整体英语水平。中英国际学院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掌控力,推进英语教学和课程专业上一个新台阶。获奖证书供稿:中英国际学院
  • 2020.07.13
    近日,环建学院青年教师张治国副教授收到岩土力学学报编辑部通知,其发表的一篇论文鉴于在中国科技期刊上的广泛影响和下载引用,已入选F5000中国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库(领跑者5000)。入选论文题目为《基于衬砌长期渗漏水影响的隧道施工扰动诱发超孔隙水压消散及地层固结沉降解》,该论文发表在被誉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岩土力学》期刊上,同时论文作者全部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加入“中国科学家数据库”。该论文考虑到地铁隧道衬砌在接缝、螺栓孔、注浆孔及管片裂缝等位置易产生渗漏灾害的实际工程背景,而引入盾构衬砌半渗透漏水边界条件,采用保角映射等解析手段将含有一个圆孔(隧道)的半无限空间平面映射为复平面下的同心圆环域,并基于太沙基固结理论,计算得到了盾构施工扰动引起的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解以及扰动地层固结沉降解答。该论文成果对于城市地铁隧道施工风险控制以及盾构衬砌结构安全设计规范修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该论文研究工作由我校牵头,并获得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以及同济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据悉,F500
  • 2020.07.08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度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评中心函〔2020〕55号),我校材料科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为6年,即2020年1月至2025年12月。材料科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18年启动学校自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等程序,2019年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查、提出审议结论,最终获批通过认证。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7年首次专业认证获得通过后,此次复评再次获批通过。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大力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截至目前,全校共有8个专业正式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另有4个专业计划于今年接受专家进校现场考查。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持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认证的辐射示范作用,带动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供稿:教务处
  • 2020.07.08
    7月7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名单公布,我校获批人数取得历史性突破,尤晓宽、王立成、王杨云逗、肖媛、张虎、刘玉春、翁硕等7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获批资助。此次我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批人数位列上海市高校第六,市属高校第二。申报获批率为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旨在促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创新型博士后人才队伍。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主战略,建立和完善上海理工大学博士后制度,形成以“沪江博士后”“师资博士后”为主体的博士后队伍。优秀青年博士后人才已逐步成为我校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力量,持续助力推进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
  • 2020.07.07
    6月29日上午,2020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技术交流会在我校开幕。上海理工大学(主会场)协同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分会场)、长春理工大学(分会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分会场),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了2020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技术交流会(AOPC2020大会),该会议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主办,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极端光学制造与检测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承办,来自23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 2020.07.07
    近日,2020年第十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结果揭晓,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学生夺得全国三等奖。参赛队员为中英国际学院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邱屹林、裴怡清、顾思哲同学,指导教师为工程与计算学院陈惠忻博士。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以下简称“竞赛”)是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此次竞赛于2020年5月21日-25日举行,在全国高校引起了积极反响,共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04所高校的4842支队伍参赛。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响,中英国际学院的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们无法像平时一样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问题,因此,在比赛开始前,师生四人每天都在微信上共同讨论各类数学模型和算法、研究往届比赛的优秀论文。比赛期间,参赛学生们在白天争分夺秒地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晚上解散后依然在线上交流进展。历经四天三夜共97个小时的奋战,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题目并提交论文。经过竞赛专家组初评、网评、会评和复审四个阶段的评审,中英国际学院学生邱屹林、裴怡清、顾思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国三等奖。通过本次竞赛,
  • 2020.07.03
    德国时间2020年6月30日下午,我校和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项目学生学位授予仪式在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会议室举行。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技术与信息学院机械系主任Frischgesell教授专门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朱思韵一人颁发学位证书,机械专业德方负责人Beyer教授、德方任课老师Gärtner教授和Piskun教授见证了这一感人时刻。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中德合作项目机械专业负责人Beyer教授回顾了四年来与我院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对于他们即将离校,既表达了不舍又提出殷切期望。作为唯一一位因疫情仍留在德国汉堡的我院学生朱思韵,代表所有在国内的毕业生向所有德方老师表达了感谢,表示“愿意做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的友好使者,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最后,Frischgesell教授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按照德国疫情防控规定互相保持一定间距)。
  • 2020.07.01
    由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联合举办,上海市教委指导的2019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五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圆满落幕。我校学子喜获本科生组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创造了我校参加该赛事的最佳成绩。本届演讲比赛从2019年9月开始,采用学生提交视频、评委在线评审的方式进行。整个赛事分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由初赛、复赛和决赛组成。初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包括中国香港)92所高校的1126件视频作品参赛。根据选手学校所在的省份区域,划分了18个初赛赛区,经过107位来自各赛区评委专家的评审,共有423件作品进入复赛,其中本科生组305件作品,研究生组118件作品。经过119位专家的评审,共有来自全国64所高校的265件作品进入决赛,其中本科生组161件作品,研究生组104件作品。我校大学英语竞赛团队从去年6月开始积极备赛,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人才,组建参赛队伍。我院公共英语教研中心张乐副教授和毕志伟副教授从学术写作、演讲语言、仪态、视频制作等各方面精心指导。最终,来自管理学院18级学生黄昱凡和陈昊澜分别荣获本科生组全国特等奖
  • 2020.06.29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理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副院长章国庆为组长,各专业负责人为组员的2020级培养计划修订小组。在六月份陆续完成了三个本科专业2020级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分别邀请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三阳教授、复旦大学周磊教授和现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化学化工学科组组长南京大学张剑荣教授作为评议专家,各专业骨干教师全体出席。会上,就培养计划的修订各专业达成了一致意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上海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需要凝练了专业特色,培育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作为本专业的特色。以期通过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培养踏上社会以后能成为兼具数学研究、金融数学及其计算科学与大数据应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应用物理学专业将部分专业课程拆分为“普通阶和高阶”,“高阶”课程与研究生课程相接轨,凝练专业特色,不但可以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芯片制造业的号召和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选课自由度和扩展学生未来就业范围;应用化
  • 2020.06.28
    6月26日-27日,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一行赴安徽省含山县召开上海理工大学制冷空调产业学院(含山)联席会议,含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钱俊,副县长翟宏伟及含山县各部门领导,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秘书长邵乃宇,副秘书长龚青伟,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武卫东,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陈曦和能源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教师出席。上海理工大学制冷空调产业学院(含山)是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合肥通用机械产品检测研究院、含山县政府及含山制冷空调配件基地相关企业共同组成;是在“新工科”背景下,“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6日,张华副校长一行考察了安徽海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安徽三花制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和马鞍山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等,详细了解了含山制冷空调配件基地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现状、人才培训和科研需求等情况。27日上午9时,在含山县会务中心第六会议室召开联席会,钱俊县长首先介绍了含山县的地理、人文、历史和制冷空调产业情况,武卫东副院长做了《“政产学研用”多元
  • 2020.06.23
    日前,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孵化的BatteryManager创业团队获得2020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海赛区二等奖,并以上海赛区第三名的成绩,作为该赛区中唯一一支非985高校的创业项目,入围“2020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总决赛”,彰显了上理学子的风采。BatteryManager创业团队是一支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性团队,成员包括机械学院的陆一凡、张一凡、周正等同学,出版学院的安永琪,管理学院的王艺锦等20余位同学,是双创中心打造“一项目、一核心技术、一强劲团队”模式的良好展现。他们在专业导师郑岳久老师和辅导员田雪源老师的指导下,从去年十月份开始认真准备本次比赛,经过了八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斩获佳绩。中美青年创客大赛(China-USYoungMakerCompetition,CUYMC),简称CUYMC,正式成立于2015年,是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承办的一项中美两国青年交流的赛事。真格基金提供特别支持的2015“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系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重点活动,并已纳入成果清单。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秉承“机流勇进,械手
  • 2020.06.19
    “首先是有点紧张,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其次是逻辑清晰,但举例不太连贯,望再接再厉,加油……”“我给你提几个建议,首先需要减肥,其次是口齿还不够清楚,语速太快了!不过总体蛮好,继续加油……..,你的老师太棒了,你能遇到那么好的老师是你的幸运,要珍惜啊,阳阳……”。“整体的汇报效果还是不错的,配乐很到位,以后演讲的时候要多看看大家,有点念稿子的感觉。今后要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努力锻炼提高自己……”。………..“很高兴看到林芷君同学在老师同学面前汇报这样的话题,看完你的演讲报告,对你描述的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好奇,虽然深奥,但是你细致的讲解让我也有了一定了解,希望下次能克服紧张,畅所欲言,继续加油!也谢谢老师能给孩子这个机会,感谢老师的栽培!”“感谢学校老师的培养,老师们辛苦了,可以看到孩子的确是成长的,我真的很开心,希望孩子能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将来能有作为,我们永远支持孩子,再次感谢您们的辛苦和付出,也希望孩子学业有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返校学生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学习状态都是每一位家长关心的大事,如何让家长更直观、更全面精准地了解返校学生的整体状况,全力支持学校的线上线
  • 2020.06.18
    我校援疆教师环境与建筑学院饶平平副教授进疆两个多月以来,克服干燥、沙尘、饮食不惯等困难,迅速投入工作状态,在助力受援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期,以喀什大学署名为第一单位的两篇学术论文,在本学科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实现了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SCI(科学引文索引)学术论文零的突破,该报道也得到了上海援疆微信公众号、澎湃网、新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关注。据了解,上海援疆教师、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饶平平副教授、王润锴博士以《3DLimitAnalysisoftheTransientStabilityofSlopeduringPileDrivinginNonhomogeneousandAnisotropicSoi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MercuryRemovalApplicationofSurfaceModifiedKapokFiberswithDopamine(DA):InvestigationofBidentateAdsorption》为题分别在《AdvancesinCivilEngineering》以及《Environmen
  • 2020.06.18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落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高教司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2019年第二批)的通知》,有关高校积极组织师生向企业提交项目申请,有关企业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论证工作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20年6月5日将校企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进行公示,具体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6号)。我校共有28个项目获批立项。学校将继续推进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建设,将企业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并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管理,项目负责人要与相关企业加强联系,按照要求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名单如下:立项编号学院公司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201902019018能动学院北京海瑞克科技发展有限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