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23.08.30
    近日,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获奖名单公布,我院学子在本次大赛中表现优异,再创佳绩,摘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上海赛区一等奖33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63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数量较去年增加一倍,上海赛区一等奖数量较去年增加175%,整体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年新高,在上海市高校中名列前茅。上海理工大学荣获杰出贡献奖,竞赛负责老师获得优秀组织教师奖。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15个省教育厅发文立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及以上作品有资格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未来设计师·国际创新设计大赛(IIDA)。本届大赛共有1826所高校参赛,共征集28.9万件作品,985、一流大学参赛率达92.85%;采取“五伦三级双公示”的评审赛制,作品经过“校级赛”-“资格赛”-“省级初赛”-“省级决赛(公示)”-“全国总决赛(公示)”,分别决出省赛、国赛奖项。大赛竞争激烈,作品质量高超,获奖难度系数大。在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
  • 2023.08.27
    我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精心准备,积极备赛,奋战暑假,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取得了优异成绩。本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我校共选送29个项目参加市复赛,经过激烈角逐,共有18个项目挺进市决赛,在7月26日决赛中各创新创业团队精心准备、发挥自身优势、沉着答辩,最终8个决赛项目荣获上海市金奖,金奖数位列上海高校第四;国际项目我校共有9个项目进入市决赛,参赛团队克服了诸多不利条件,在8月25日“互联网+”大赛国际项目上海赛区决赛中荣获金奖并在四强争霸赛中荣获季军,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本届大赛上海赛区自5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全市36所本科高校,32156个项目参与。决赛中全市32所高校、189个项目、300余名参赛队员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完成决赛路演。我校校内赛自3月启动以来,在学校各部门及各学院大力支持下,国内项目共动员了1286支团队、5577人次学生报名参赛,国际项目共动员了41支团队、2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并对项目进行了精心培育。校办、创新创业学院、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国际交流处、国家大学科技园
  • 2023.08.14
    8月11至13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的“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广东东莞举行。在研究生工作部、机械工程学院的领导和组织下,上海理工大学参赛队伍共获得技术类全国一等奖2项(分别是夏鲲老师指导的机械工程学院团队和石萍老师指导的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三等奖4项;安谋科技(ARM中国)企业命题全国二等奖1项、新思科技企业命题全国三等奖1项;商业计划书类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最佳论文奖1项;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上海理工大学连续第八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国赛一等奖获奖数量并列上海赛区高校第一、国赛总获奖数量上海赛区高校第一。
  • 2023.07.17
    据科睿唯安公司2023年7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统计数据显示,我校物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成为我校第7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据统计,国内共计60所高校和14所研究所的物理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我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情况为:工程学学科位列第272位(共2242所机构入选,全球排名在前1.2‰)、材料科学学科位列第403位(共1289所机构入选,全球排名在前3‰);化学学科位列第693位(共1781所机构入选,全球排名在前4‰);计算机科学学科位列第422位(共721所机构入选);环境/生态学学科位列第1239位(共1747所机构入选);农业科学学科位列第921位(共1154所机构入选);物理学学科位列第869位(共871所机构入选)。ESI收录了1200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进入ESI前1%行列,
  • 2023.07.08
    作为上海市经信委的重点研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的“小贝4.0”机器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经亮相,就吸引了行业内外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此次大会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以期围绕产业和技术变革新风口,加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演进。“小贝4.0”也凭借其“高层次”、“应用性”、“创新性”、“引领性”兼备的特性,成功入选2023年“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AIL TOP30”榜单项目。
  • 2023.07.08
    近日,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廉孜超特聘教授等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红外光诱导异常缺陷参与的等离子体热电子转移增强光催化制氢”(Infrared Light-induced Anomalous Defect-mediated Plasmonic Hot Electron Transfer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的重要成果,廉孜超特聘教授为第一作者,上海电力大学校长李和兴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王卫教授、材化学院李贵生教授和廉孜超特聘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 2023.07.04
    一秒钟检测地沟油和农药残留,快捷安全的机场安检,比5G还快的高速通讯,甚至破解人类的DNA密码……如今谈到太赫兹,生活处处可见其身影,而对于上理工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深知太赫兹在公共安全、食药安全、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等诸多领域还大有用武之地,为此,十年如一日地“啃”着太赫兹领域科研攻关的“硬骨头”。近日,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证书,在中国工程院庄松林院士的指导下,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朱亦鸣教授牵头完成的“太赫兹等离子体增强技术及其在有机痕量检测中的应用”成果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获得该奖项一等奖,也是我校于2021年在相关科研领域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之后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足以证明在上理工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我校已成为太赫兹技术研发领域的“重镇”之一。层层突破“三大瓶颈问题”“太赫兹波在电磁波家族中的地位很特殊,具有无损检测、有机物指纹谱、高精度检测等特点。”庄松林院士科普道:“利用太赫兹进行痕量有机物检测涉及到国家的生物安全、食品药品
  • 2023.07.01
    2023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前不久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我校医工交叉项目成果“膝骨关节炎新型仿生推拿装置”受邀参展,经评审委员会评定,获得金奖。本届展会由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组委会、上海发明协会组织,展会主题突出“发明创造,引领未来”,来自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项创新技术与成果在“上交会”展馆展出。“膝骨关节炎新型仿生推拿装置”项目是由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龚利教授牵头,与我校健康科学工程学院王殊轶副教授团队共同合作研发,实现医工交叉,该项目2020年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资助。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膝关节推拿研究团队通过16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逐步形成原创的“坐位调膝法”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痛、功能障碍与步行能力,该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推拿“1对1”的操作特点无法满足大量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推拿需求。团队围绕膝骨关节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先后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王殊轶团队7年前与该团队进行医工交叉合作, 将前期临床与基础研究进行成果转化,通过开展“
  • 2023.06.30
    近日,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苑丁在《细胞通讯·物理科学》(Cell Reports Physical an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原子级超薄电催化剂的缺陷活化在析氧反应中应用”(Defect Activation of Atomically Thin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的文章,苑丁为第一作者,窦玉海教授和中南大学李维杰教授为通讯作者,刘化鹍院士为指导老师,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 2023.06.29
    6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2023年第一批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资助结果(共5项)进行了公示。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黄典贵教授申报的“行波泵与行波透平”项目获批,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0年启动实施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来,我校首次获批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标志着我校在基础研究原创探索领域取得新进展。储能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削峰平谷”和“双碳”目标的必要途径,而抽水蓄能是一种经济、高效且可实现大规模储能的技术。当前叶片式水泵水轮机是抽水蓄能的主力装备,但大规模抽水蓄能机组始终伴随着气蚀、振动与噪声等问题,阻碍了抽水蓄能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黄典贵教授团队受到做行波运动鱼类的启发,提出有别于传统水泵或水轮机原理的行波式泵与行波透平新概念,利用行波运动提升水的位势能或吸收水的位势能。该项目为实现经济、高效的大规模储能提供了全新思路,并有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是于2020年新设立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类型,旨在鼓励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提出从“0到1”的原创学术思想,培育或产出从无到有的引领性原创成果,进而
  • 2023.06.19
    近日,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A类决赛成绩揭晓,我校研究生孙丰泾荣获全国特等奖,张悦、章康、朱思敏、余益、陈诗雨、陈慧等6位研究生获全国一等奖,李娟等35位研究生获全国二等奖,冯星雨等58位研究生获全国三等奖。
  • 2023.06.18
    酸角,又名“罗望子”,因为尝起来酸甜可口又富含多种有机酸,故被称为酸角或酸豆。曾几何时,在原产地只卖0.2元一斤,卖不出就只能“烂在地里”的酸角,经过上理工艾连中教授团队的一番科技“操练”,除了果肉加工成酸角糕、果汁饮料外,下脚料酸角种子通过提取加工成罗望子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身价”立涨,能卖到500至600元一斤,大大提升酸角的综合利用价值。从云南到上海,小小酸角走出“黄金”产业链,让荒山被绿树覆盖,使果农挺直腰杆,云南的好水果换一种方式走出大山。 ​6月17日,云南特色林果资源挖掘及开发利用专家论坛在云南玉溪召开,同时上海理工大学与云南猫哆哩集团共建实验室揭牌,从云南省干热河谷山区到上海理工大学的食品科学实验室,从玉溪地方企业到上海国际展会,在农民、科研工作者、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小酸角“大变身”。
  • 2023.06.15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我校教师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的竞赛成绩:环境与建筑学院李奕霖老师主讲的《智慧建筑与人居环境》获新工科组一等奖,理学院赵春艳老师主讲的《高等数学》获基础课程组二等奖,机械工程学院丁子珊老师主讲的《热工基础》获课程思政组二等奖,外语学院瞿莉莉老师主讲的《综合英语》和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祝璇璇老师主讲的《中外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获新文科组二等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届竞赛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党委教师工作部、本科生院(教务处)等多部门的协同支持,2022年11月先后组织主题培训会、启动校内选拔赛。经学院初赛、学校多轮预赛评选出8个参赛团队参加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市赛前,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参赛课程的课程教学视频、教学创新报告、现场答辩汇报材料等进行多轮训练打磨、指导,为应对上海高校市赛的角逐做好充分准备。重视竞赛,不止于竞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精选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打造,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
  • 2023.06.13
    近日,材化学院铋科学与健康医学材料团队在化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配位化学评论》(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中科院一区)上发表名为“功能化的氧族铋基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抗菌和生物传感的研究进展”(Recent advances in functional bismuth chalcogenide nanomaterials: Cancer theranostics, antibacterial and biosensing)的综述文章。博士生王茜同学为论文第一作者、李钰皓副教授和缪煜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