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融合·赋能·致远——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创新”为主题,聚焦数智科技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旨在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构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与实践交流平台,吸引来自上海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与心理工作一线教师150余人参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昕、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长祁明出席年会并致辞。
我校参会教师合影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作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代诠释》的报告。医学博士、世界心理治疗学会主席、知名心理学专家赵旭东教授以《做不被AI取代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为题,分享了其深刻洞见。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心理健康工作部副主任郑骊君则围绕《数字赋能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质效提升》进行了阐述。三场主旨报告视角多元,内容前沿,引发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法人代表、我校心理中心主任杨颎老师应邀担任主旨报告主持人。
杨颎主持主旨报告
在备受瞩目的年度奉献奖颁奖环节,我校教师收获颇丰。学生工作部(处)刘伟、杨颎,管理学院严瑾、刘宁四位老师荣获“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奉献奖”。中英国际学院蔡卉,机械工程学院韦彪、陈璇,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宝歆四位老师荣获“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奉献奖”。这一奖项是对长期坚守心理育人一线、默默奉献的致敬与肯定。
二十年奉献奖获奖颁奖
十年奉献奖颁奖
在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中,来自不同高校的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围绕“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我校环境与建筑学院教师王木子作了题为《正念饮茶:大学生压力管理与内在平静的实践路径》的专题汇报,系统介绍了我校在融合中华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正念技术,开展的“本土化心育实践”的探索。汇报包括课程开发、品牌建设与未来展望,并现场引导了三分钟正念饮茶冥想,得到在场老师的肯定,为大中小学一体化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
王木子老师在分论坛作汇报
我校作为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始终积极支持并深度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通过参加本年度学术盛会,我校教师不仅展示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与专业思考,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今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更主动地融合创新理念,更坚定地赋能学生成长,为持续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校园和谐稳定贡献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