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赋能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

上理工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联组学习会

2025-10-27 14 文:曹海艳 图:曹海艳 编辑:张新妍

10月24日上午,中英国际学院与中德国际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守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国合楼407会议室联合召开了专题学习会。中英国际学院、中德国际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参加。会议由李妍主持。

会上,范正飞领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系统解读《条例》的整体框架与核心要义。他谈到学习贯彻《条例》是严肃政治任务,更是把握办学方向、落实育人根本的生命线。学院将紧扣《条例》要求,从强化理论武装、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强跨文化思政队伍、创新多元育人载体、建立意识形态风险研判机制五方面发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确保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学习主题,杨荟楠、张峥先后作重点发言。杨荟楠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提出,当前高校综合教育改革深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为中外合作办学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学院需主动对标德国工程教育先进标准,积极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培养;同时紧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核心指标,精准查找短板弱项,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人才,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张峥从落实《条例》要求、提升育人质量角度强调,中外合作办学学院需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通过常态化学习、沉浸式教育等方式,推动思政工作入脑入心、春风化雨;要深化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特点、成长需求的研究,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要抓牢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国外引进教材的审核力度,完善学生评教和同行督导等考核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蔡卉、徐芳在交流发言中分享学习体会。蔡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教育开放作出重要论述,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院需主动破局、担当作为,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破解跨文化背景下思政工作的难点问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有机融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徐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思政工作既要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更要向精细化、个性化升级。要深入了解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习惯,推动传统思政教育形式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情景式体验、互动式参与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

最后,李妍作学习小结。她强调,中外合作办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守教育初心,要坚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基础、以培育家国情怀为核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以提升文化自信为追求、以拓宽国际视野为延伸进行思政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担当。在工作中,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积极探索契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育人模式,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专题联组学习,两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的理解与把握,明晰了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思政工作的方向路径与责任担当。

会议现场会议现场

供稿单位:中德国际学院、中英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