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上理工推出大师剧《刘湛恩》和“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展演剧目119周年校庆演出

2025-10-27 93 文:高涵、武其其格 图:校团委 编辑:张新妍

十年弦歌不辍,薪火永传。10月25日,由校团委、党委宣传部精心打造,大学生艺术团演出的原创大师剧《刘湛恩》完成总第22场、23场演出,这部连续公演十年的经典剧目,作为上海市高校中演出时间最久的大师剧之一,不仅是校庆日最受期待的“保留节目”,更是上理人传承爱国精神的生动课堂。我校获得中国科协“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的2部剧目《追随光·成为光》和《追·星》也精彩呈现。

校庆日的"文化坐标":一场跨越十年的精神之约

在学校119周年校庆日的下午15:00和晚上18:30,大师剧《刘湛恩》以两场高密度演出成为校庆的文化大餐。许多校友特意前来,重温这场承载着母校记忆的精神盛宴。从2016年首演至今,《刘湛恩》连续公演十年,已累计演出23场,覆盖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等观众超3万人次。它曾荣获"上海市大师剧精品文化项目",在全国大艺展、上海市"汇创青春"、大学生话剧节等多项比赛中获得荣誉。它不仅是一部剧,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让爱国薪火在上理校园中永远传递。这或许就是《刘湛恩》十年常演常新的秘密。十年间剧组不断打磨细节,2025年版本在台词和服装道具等舞美上进一步提升,从细节处还原历史场景。十年展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届届上理学子对爱国初心的诠释,对大师精神的传承。

十年间,已有近千名学生演员参与到《刘湛恩》的演出中,他们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零基础同学,但都因这部剧结下了特殊的情谊,得到了成长和蜕变。演出落幕,但刘湛恩校长的精神在上理校园中薪火永续。通过主题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更多青年学子了解大师故事。

双主线倒叙叙事:立体呈现爱国教育家的精神世界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构建了"历史使命"与"家庭温情"双主线叙事。剧情采用倒序结构,从1938年刘湛恩校长遭日伪特务暗杀的悲壮场景切入,层层回推至1928年他出任沪江大学校长就职典礼的重要时刻。倒叙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悬念中逐步走近这位爱国教育家的内心世界。剧目通过"教育救国、公民教育"的办学理念,展现刘湛恩老校长的远见卓识;也有与女儿刘光坤对话的温馨片段,还原他作为父亲柔情的一面;在"沪江校园建设"场景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再现了刘湛恩校长带领师生在战乱年代坚持办学的艰辛历程,当"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经典台词响起时,台下总能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员心声:十年传承,一场与先辈的精神对话

"没想到在那么紧张的时间内,我们能一起完成这么一部令人震撼的话剧,希望我们能一起将刘湛恩校长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2025年版刘湛恩的扮演者、基础学院大一新生田诗瑜分享到。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不仅在台词和表演上下足了功夫,更是和剧组同学们一起参观校史馆、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提前了解刘湛恩校长的生平事迹,主动感悟和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剧中幼年刘光坤的扮演者赵安楠则讲述了一个暖心细节:"排练时,前几届的学姐特意来指导我,分享给我对角色的感悟,使我更好的表演。这种代代相传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剧组的温暖。"

演出结束后,四任刘湛恩扮演者实现了"跨时空同台",共同站在大礼堂舞台上合影留念。

薪火永续:大师精神照亮新征程

今年,上海理工大学2部短剧获中国科协“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展演剧目。由研工部、组织部指导,光电学院研究生会演出的短剧《追随光·成为光》,以庄松林院士为原型创作,展现了科学工作者追寻真理、点亮希望的崇高追求;由校团委指导,大学生艺术团演出的短剧《追·星》,致敬袁隆平、樊锦诗、屠呦呦、钱学森等科学巨匠,再现他们心怀家国、璀璨如星的精神光芒。在校庆展演中,亦获得观众的好评。

站在119周年的新起点,大师精神将激励每一位上理人奋勇前行,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建校120周年。

大师剧《刘湛恩》演出剧照

四任刘湛恩饰演者同台留念

短剧《追•星》剧照

短剧《追随光•成为光》剧照

合影留念

供稿单位:校团委、宣传部、研工部、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