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2025 年 9 月 18 日下午 3 时,上海理工大学 2025 级国际新生开学典礼在学校音乐厅二楼隆重举行。259 名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新生齐聚一堂,与沪江学院教师、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共同开启校园新生活。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学生处副处长刘伟、教务处副处长张鲁潮、国际交流处副处长耿秀丽、沪江学院副院长朱慧锋、沪江学院副院长梁昱等出席了典礼。本次典礼由国际学生辅导员李娇主持,引入 AI 实时传译功能,以科技打破语言壁垒、赋能跨文化交流,让多元语言背景的学子都能充分融入典礼氛围,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中 “科技 + 人文” 融合的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
科技搭建语言桥梁,多元学子共沐欢迎暖意
为保障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国际新生清晰理解典礼内容,本次开学典礼创新性引入 AI 实时传译技术,覆盖学历生、语言生、交换生的语言壁垒,确保每一位新生都能捕捉到发言中的殷切期待与真挚祝福,让跨语言沟通无缝衔接。
沪江学院副院长朱慧锋在欢迎辞中代表沪江学院,向259名国际新生表达热烈欢迎。他介绍,沪江学院作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核心载体,已为新生配齐专业师资团队、完善教学设施与贴心生活服务 “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上理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经由 AI 传译,欢迎辞的话语让现场新生倍感亲切,掌声此起彼伏。
领导致辞
典礼仪式环节中,沪江学院还举行国际学生班主任聘任仪式,沪江学院梁昱副院长为本科班主任团队颁发聘任证书—— 这些 “成长引路人” 将成为新生后续学习生活中的坚实后盾,帮助大家更快适应校园、解决困惑。
聘任仪式
师生代表真情分享,传递成长力量与憧憬
典礼上,师生代表的发言成为国际新生了解校园生活的生动窗口。来自缅甸的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尤良强,作为学生代表分享四年上理时光:从初来乍到克服语言、文化差异,到参与迎新志愿活动帮助新生、传递温暖。他今年参加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获得了留学生组上海市一等奖,并鼓励新生:“大学生活短暂却充满无限可能,愿你们珍惜每一刻,勇敢追梦、直面挑战,在这里收获知识、友情与成长。”
学生代表发言
2025 级新生代表、来自格鲁吉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硕士生妮娜,用本国谚语“学习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表达对未来的期许:“上海理工大学以注重创新与实践闻名,我相信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学习什么专业,这里都将成为我们汲取知识、激发潜能、实现梦想的沃土。”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语言生代表焦瑞则分享对中文学习的热爱,他期待以中文为“钥匙”,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现场新生纷纷鼓掌,不同国家的笑容在这一刻交汇。
学生代表发言
校领导寄语指引方向,校训精神筑牢成长根基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在典礼上发表讲话,从学校百年文脉、中国文化魅力与新生成长路径三个维度,为国际新生送上深度指引。她首先提及,2025 年学校国际学生招收数量创历年之最,充分彰显学校 “开放办学、包容多元” 的理念,蔡校长还向新生讲述学校厚重历史:办学文脉可追溯至 1906 年的沪江大学与 1907 年的同济德文医学堂,两所百年学府的基因共同铸就 “信义勤爱 思学志远” 的校训 ——“信义”是立身处世根本,“勤爱”是待人治学态度,“思学”是探索真理方法,“志远”是追求理想格局。她结合校训对新生提出四点期望:以 “思学”之心夯实本领,牢记奖学金动态年审规则,珍惜学习时光;以 “勤爱”之情拥抱差异,多走出校园感受上海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魅力;以 “信义”为基收获友谊,让中国成为温暖的 “第二故乡”;以 “志远” 为向连接世界,未来成为推动国际合作的使者。蔡校长的讲话引发国际新生强烈共鸣,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领导讲话
典礼落幕启新程,师生交流续写友好篇章
仪式环节结束后,随着全体领导、老师与新生合影留念,本次开学典礼圆满落幕。蔡校长一行前往分会场看望学生并亲切交流。
259 名国际新生带着学校的欢迎与期待、科技的助力与关怀,正式开启上理时光。未来,他们将在 “信义勤爱 思学志远” 校训指引下,在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中汲取成长力量,不仅收获知识与友谊,更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使者,而本次典礼中 AI 赋能的跨语交流,也将成为他们校园记忆中温暖的开篇。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