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上理工管理学院参加第三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

2025-08-18 13 文:高猛猛 图:高猛猛 编辑:汪婷

8月15日至17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一行参加在新疆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我校原校长丁晓东,管理学院院长、智慧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来军,管理学院系统科学学科带头人高岩,管理学院副院长、智慧应急管理学院秘书长房志明,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智路平等共同参会。

会议现场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由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我校管理学院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43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新时代条件下系统科学如何高质量发展”主题,面向国家经济、社会重大发展需求,对系统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研讨,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融与合作,共同推进系统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跨学科发展。

开幕式上,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新疆大学党委书记代斌、中国科学院郭雷院士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丁晓东先后致辞。丁晓东指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长期聚焦并积极推动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发展,群策群力为论坛举办建言献策,充分整合所属院校资源,提供有力支持。系统科学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在科学技术前沿探索、攻克复杂科学难题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系统科学为其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贡献卓著。期待各位专家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携手共进、集思广益,为中国系统科学学科发展及推动科技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丁晓东致辞

大会开幕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在新疆大学作题为“智能系统的数学理论: 控制论视角下的某些进展及展望”的会前科普报告。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蔡爱华、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国滨、西北大学李致朋先后作题为“科学研究和系统工程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自主创新发展”“具身智能scalinglaw与可规模化数据”“颠覆性技术与科技迷雾战略问题研究”“系统科学赋能的智能跃迁:风光-储氢-RSOC复杂适应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的大会报告。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6位青年学者专家作专题学术交流报告。

房志明应邀作题为“人群对抗动力学中的稳态与集体行为”的青年学者专题报告。他介绍了智慧应急处置团队开展的一系列受控的“追逃”式行人动力学实验,以及构建的一套从微观到系统层面的分析框架,其发现为理解对抗环境中的人群动力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发展超越传统速度范式、能够充分利用并引导运动不确定性与集体行为的安全韧性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房志明作报告

论坛闭幕式上,赵来军代表主办单位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将会旗从第三届论坛承办单位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收回,交予第四届论坛承办单位中山大学,并对本次大会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同时邀请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通过指导委员会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作第四届论坛青年学者专题报告。

会旗交接仪式

15日晚,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2025年第二次会议召开。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成员郭雷、丁晓东、狄增如、张纪峰、高自友、洪奕光、贾斌、韩战钢、段晓君、杨晓光、赵来军、高岩、智路平,第五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申办单位代表、第三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承办单位代表、第十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承办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主任郭雷主持。

会议现场

会上进行了第五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承办单位申办答辩。苏州科技大学、聊城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郑州大学逐一进行申办答辩汇报。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第五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承办单位。丁晓东代表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宣布第五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由聊城大学承办。郭雷对所有申办单位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和肯定,并对承办单位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他表示,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对于推动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学者间的深度合作,助力构建面向未来的系统科学研究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各单位再接再厉,为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和系统科学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还听取了第三届中国系统科学前沿论坛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论坛准备情况汇报、第十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承办单位代表武汉科技大学准备情况汇报。

与会专家针对会议筹办过程中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中国系统科学大会十周年庆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指导,并为后续会议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