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见证全球首个机器人博士诞生,由上理工教授领衔的卓益得机器人团队又在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大放异彩。
8月14日开幕式上,卓益得团队自主研发的 “行者二号” 被选中作为护旗手,当它迈着稳健而精准的步伐,护送着象征荣誉与精神的旗帜走过会场时,每一个关节的灵活转动、每一次步伐的协调统一,都彰显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为这一融合了科技与仪式感的瞬间所震撼。而在8月15日举办的1500米决赛中,”行者二号“又展现出强悍的运动实力,在第二组小组夺取第一。这一亮眼成绩,不仅是继半马季军之后的又一精彩时刻,更用实力向世界宣告:来自中国人形机器人的“速度与激情”,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惊艳全球。
”行者二号“(右一)作为机器人护旗手走进开幕式现场
”行者二号“在1500米赛场夺得小组第一
软硬件协同,铸就速度核心优势
此次大会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齐聚北京,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全面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行者二号”在1500米小组折桂,其肌腱仿生(绳)驱动技术堪称最大功臣。相较于传统驱动方式,肌腱(绳)驱动带来的“轻量化”优势直接转化为了速度红利——机身重量较其他同尺寸人形机器人降低40%,轻盈的体态让每一步动作都更迅捷、更省力。同时,全尺寸的腿部设计赋予了它出众的步幅,配合轻量化优势,如同猎豹般在赛道上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它的速度从1.3m/s提升到2.3m/s ,加快近一倍——“轻就跑得快”的优势在此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赛现场
深度合作,夯实技术进阶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卓益得公司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深度合作,为“行者二号”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联合打造的专业化训练场,不仅能模拟多种复杂地形与运动场景,更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优化机器人的运动参数与操作逻辑。这一合作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单台机器人的训练效率,更实现了规模化量产机器人运动能力与操作能力的标准化提升,为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
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卓益得公司创始人李清都表示:“行者二号此次夺得小组第一,不仅是单一产品的胜利,更是生态链合作模式的成功验证。我们以肌腱仿生(绳)驱动技术突破机器人运动瓶颈,通过与国地中心等产业链伙伴的协同创新,实现了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与规模化生产;更通过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样的开放场景,验证了技术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未来,卓益得团队将继续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单点炫技’迈向‘系统赋能’,让更多机器人走出实验室,在工业、服务、救援等实际场景中发挥价值,加速国产机器人的全球化落地进程。”
比赛现场
焕新启幕,机器人矩阵再添”大将“
除了备受瞩目的“行者二号”,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上,卓益得团队又重磅推出新品“行者三号”双足人形机器人。它以“重新定义人形机器的‘轻’与‘韧’”为核心,重塑了生产力与生活关怀的边界。
这款机器人身高约1.7m、重约38kg,依托肌腱仿生驱动技术,机身较行业同级轻20%以上,行动灵活且能耗降低50%;动态耦合节能技术则让其动态续航达6小时,可轻松应对工厂巡检、家庭服务等长时间任务。在灵活性上,30个主动自由度(不含手部)让它接近人类动作水平:下肢能适应不同路况,腰关节可侧弯扭转(弯腰取物自然),双臂能精准完成抓握、装配等操作,颈部活动还能增强交互沉浸感。安全方面,全身3D高弹性材料外壳可衰减≥90%的碰撞力,突发冲击时,仿生急停机制会分散张力进一步保障安全。
“行者三号”机器人首发
从半马赛道上的稳健冲刺,到世界赛场的小组折桂,卓益得团队用一个个亮眼成绩串联起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阶之路。当“轻量化+长续航+优算法+强协同”的技术基因持续发酵,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上海智造”、“中国智造”的人形机器人将在世界舞台上,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