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7月22日,来自沪喀两地的大中小学师生们开展了一场连接石库门与最高国门的红色主题研学活动。来自喀什与上海的师生通过实地探访溯源、主题深度研讨、沉浸式场景实践等多元形式,分别在上海、喀什、西安、延安等地开展交流互访,以“双线并行、多地联动”的创新模式铺展红色足迹。
研学活动为两地学子打开了“看见彼此”的窗口,让视野在行走中开阔。从上海城市规划馆的“立体发展图”到世界技能博物馆里的“沉浸式展区”,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苏比努尔·赫克木的脑海里不断蹦出“喀什可以这样做”的念头。“在上海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老师说‘产教融合要跟着产业走’,这让我想起新疆的林果业,我们也能把所学的知识搬到果园里,让技术真正长在土地上。”
在中共一大会址前合影留念
在喀什综合保税区,上海城建学院的龚慧恩看着集装箱卡车来来往往,帕米尔高原的牦牛绒从这里走向世界,惊叹原来新疆的活力藏在传统与现代的共生里。她计划把喀什的“非遗+电商”模式带回学校,“或许我们能帮这些手工艺品提供更多的渠道,让更多人看见它们的美。”
参观喀什综合保税区特色产业园区
7月21日,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师生们从红其拉甫国门返程时遭遇了十年一遇的多发泥石流,附近村落的少数民族居民闻讯后提着保温桶给受困的人员送来热粥、热水等,当地官兵、公路养护人员、村干部等组成的抢险队伍争分夺秒地清理淤泥石块。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潘景感言道:“课本上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今天在这被困了24个多小时的公路上,我亲眼看到了这条‘生命线’如何在一个个普通人的手中接力着。”
阿克陶县志愿者为滞留师生送上热汤
在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大楼里,沪喀两地师生参观了“申情无限 大爱兴疆”上海援疆工作纪实展。2025年是上海对口支援喀什15周年,15年来,上海通过产业扶持、教育提升、民生改善等多维举措,为喀什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注入强劲动能。
参观上海援疆工作纪实展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喀什地区地委副书记孟庆源指出,此次研学活动通过“学生双向走”,将短期交流转化为长期联结,让教育援疆有了更鲜活的互动,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
来源:光明日报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f2229815751d40429de90669e290d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