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要闻

【这一夏,逐梦正当时】上理人以寸功之积,铸科研逐梦之路

2025-07-26 47 文:董真 图: 编辑:董真

开栏的话:当盛夏的蝉鸣渐起,多数人已开启悠闲的假期模式,上理校园里却依然涌动着忙碌的热潮。科研团队带着“强化科技创新引擎”的部署,在科学奥秘中寻找新突破;实践团队的脚步踏遍山河,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嘱托写进田野;基建工地上的钢筋水泥正以更快的节奏生长,为“打造现代化办学条件” 的目标垒起坚实基石;行政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着,教职工们围绕“深化治理体系改革”的任务清单细化实施方案……​

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勾勒的愿景不是纸上蓝图,而是正在每个角落生长的现实。新闻中心特别推出“这一夏,逐梦正当时” 系列报道,记录师生们在改革攻坚期的夏日里,如何以 “不停歇” 的姿态把综改确定的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宏伟蓝图在汗水浇灌中逐渐清晰。


盛夏的蝉鸣催热了假期的悠闲,上理校园里的科研脚步却从未放缓。实验室的灯光与晨光交替,学术会场的思想碰撞点燃热情,企业车间的调研身影沾满泥土,筹备现场的热烈讨论穿透热浪……科研的赛道上从没有假期,那些在暑期里多测的一组数据、多改的一轮设计,或许就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一跃。所谓“暑期不停歇”,不过是上理科研工作者把用来乘凉的时光,变成了与科研难题短兵相接的战场,他们以热爱为帆,以坚守为桨,把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热忱,都化作了向目标挺进的力量。

国际会场连轴转,开拓环境研究新篇

7月以来,环建学院张宏亮教授便马不停蹄地投身于一场场学术活动中,用行动诠释着对环境领域研究的热忱。

就在7月 7日,第三届 “可持续发展与星球健康学术研讨会”举办,作为会议的主要筹备者之一,张宏亮教授带着自己在大气污染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见解参与到这场盛会中,与同行们深入交流观点,此外,他也作为嘉宾见证了《星球健康》新书的发布。他谈到:“这本书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著作,它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以及广大公众提供了全面了解星球健康问题的窗口,对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紧接着,张宏亮教授又将精力投向了即将于7月28日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年会。作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国际盛会,此次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张宏亮教授作为会议中两个专题的召集人,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事宜,从议题设置到嘉宾邀请,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让专题讨论富有深度和价值。他呼吁业界同仁积极参会,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应对环境挑战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张宏亮教授看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于环境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科学家携手合作。学术会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一个促进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的绝佳机会。通过与同行们的深入交流,我们能够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最终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张宏亮(一排右3)与专家学者在国际学术论坛后合影

从实验室到田野,让科研扎根产业土壤

暑期工作制伊始,健康学院管骁教授就带着团队登上了前往企业的火车——这个暑假,他们要做件实在事:到国内燕麦行业的龙头企业西麦食品去,把实验室里的理论构想接一接产业一线的“地气”。

接下来的两天,企业研发会议室成了最热闹的地方。管骁教授团队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数据,西麦的工程师们则摊开了生产线上的工艺难题。“您看,咱们现在精深加工技术跟不上,很多好东西都浪费了。” 西麦的工程师指着一堆燕麦加工废料无奈地说。团队骨干黄凯副教授接过话茬:“这正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你看这个燕麦芯粉,就是加工中的副产物,用来做固体饮料,口感和营养都不错。”

从发芽燕麦片如何保留更多活性成分,到燕麦奶怎样平衡口感与营养,再到《燕麦胚芽米》行业标准里那些密密麻麻的质量指标—— 每一个问题都被摆上台面,大家争着发言。当聊到高附加值产品时,管骁团队提出的基于适度研磨脱脂冻干技术开发的方便燕麦粥,引起了西麦团队的极大兴趣。“这个产品要是能落地,肯定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西麦的负责人兴奋地说。​

团队的学生们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们跟着工程师穿梭在生产线旁,看燕麦粒如何经过清理、碾压、熟化,变成超市货架上的成品。当看到一些加工环节因为技术和装备的限制,导致燕麦的健康活性成分流失时,大家都露出了惋惜的神情。“原来实验室里的一小勺样品,到了工厂要经过这么多道关,而且还有这么多技术难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博士生王晨边记笔记边感叹。​

调研的最后半天,大家特意去了西麦的燕麦种植区。望着无边无际的绿色麦浪,听着当地老乡讲起燕麦如何让土地增效、让日子变好,学生们忽然明白了老师常说的 “科研要扎根大地” 是什么意思。回程的车上,没人喊累,大家聊得最多的是 “怎么让中国燕麦更有竞争力”“如何用技术帮老乡们把好东西卖得更远”。​

这个暑假,没有空调房里的安逸,却有比冷气更沁人心脾的收获。一群科研人带着问题走进企业,带着答案和合作的种子返程。他们所追求的让燕麦“吃干榨净”的目标,也正在这一次次的产学研合作中,慢慢变成现实。

管骁和团队师生与企业工程师交流

实验室夏夜,雕琢太赫兹芯片微光

比米粒还小的硅芯片被固定在精密测试平台上,金属“盔甲” 反射着微光,光电学院谢静雅副教授正俯身调试太赫兹功率计。这个暑假,她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与这些“会发光的小精灵”为伴,推动太赫兹光子辅助信号源及硅芯片研究不断向前。​

“你们看,这枚芯片刚通过了新一轮稳定性测试。”谢静雅拿起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芯片向学生展示,“传统太赫兹信号源又大又笨重,就像老式收音机,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它变成能装进口袋的‘微型电台’。”为了这个目标,暑期里,实验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

谈及硅芯片里的“光子工厂”,谢静雅表示:“在硅芯片上‘雕刻’微型激光器,可比在头发丝上绣花难多了。”她回忆道,最初设计的激光外腔芯片总达不到预期的频率稳定性,团队连续一周连轴试验,反复调整芯片电压及温度控制参数。“有天我们终于把太赫兹线宽压缩到 100KHz 以下,那种成就感,现在想起来还很激动。” 如今,优化后的芯片体积比传统激光器缩小 100 倍以上,频率稳定性提升 10 倍,这背后是无数次的设计修改和数据测试。​

给芯片穿上金属“盔甲” 的过程也充满挑战。“封装时温度控制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激光器性能。” 谢静雅指着旁边的半导体制冷设备说,暑期气温高,为了保证测试环境稳定,团队给设备加装了额外的散热装置,每天记录上百组温度数据,不断优化控制算法。“学生们开玩笑说,我们快成了芯片的‘专属保姆’。”

为了实现太赫兹涡旋拓扑荷数的实时切换,团队在暑期里仿真设计了上百种硅波导芯片设计方案。“有次计算时,辐射光的光场总是不理想,我们怀疑是设计程序出了问题,反复调试设计程序,最后发现是波导的尺寸偏差了100微米。” 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让太赫兹涡旋技术能检测到误差小于2% 的转速,填补了传统太赫兹雷达在悬停物旋转探测方面的空白。​

“暑期不停歇,是因为科研不等人。学生们带的盒饭常常放凉了才想起吃,却会为数据曲线的微小改善欢呼雀跃;凌晨的实验室里,咖啡杯底的沉淀与芯片上的光刻胶一样,都是团队坚持的痕迹。” 谢静雅坦言,太赫兹技术在 6G 通信、安检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团队希望能尽快突破关键技术,让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目前,他们正全力推进太赫兹信号源与涡旋波束技术的集成,让太赫兹波在硅芯片上绽放出 “微型化” 与 “智能化” 的光芒。

谢静雅老师在实验台前

酷暑筹备忙,绽放出版学科风采

出版学院会议室里,空调冷气也压不住热烈的讨论声。老师们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摊着两张展区布局图,红笔标注的线条纵横交错。“互动体验区需要放在入口,观众一进来就能上手操作,才能一下子记住我们的教学成果。”“我觉得得先让大家看懂我们的教学理念,不然体验就成了无源之水。” ......这场激烈讨论的筹备会,正是为即将于8月底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 15 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而准备。出版学院将承办“出版教育教学成果(暂定名)”展、“可信数字版权生态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成果展以及“出版学界业界对话” 分论坛三项重要活动。​

自7月中旬起,这样的讨论就成了学院的日常。暑期的校园虽稍显宁静,但学院办公室却暑期工作未曾停歇。“此次参与第15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对我们学院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展示机会,我们希望让业界和社会各界更全面地了解学院在出版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实力与特色。”出版学院党委书记张华谈到,“全院卯足了劲,全身心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大家都想着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和成果。”​

会议结束后,筛选代表性成果的工作立刻紧锣密鼓地展开。学院工作人员对近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进行逐一梳理,从获奖教材到优秀学生作品,从实验室的专利证书到科研项目报告,堆满了整整两个文件柜。“我们在筛选成果时,可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项成果都要经过仔细考量,不仅要能体现我们的实力,还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我们的特色。”学院副院长杨庆国介绍道。

而邀请近百位出版学界大咖、业界精英参与此次盛会,也是筹备工作的重要一环。学院老师们通过多种渠道发出诚挚邀约:一方面,精心设计邀请函,详细说明博览会的主题、意义、时间、地点以及受邀者在活动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精准发送给目标嘉宾;对于一些格外重要、需要确保信息及时传达的嘉宾,则安排专人拨打电话沟通。“这段时间深切体会到了团队的强大力量。每次会议结束后,大家都迅速行动起来,完善方案、整理材料。”学院出版系系主任程海燕老师谈到。

目前,出版学院正全院上下全力以赴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杨庆国表示:“我们有信心在此次大型专业博览会上充分展现学校出版学科的特色与风采,助力出版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出版学院召开筹备会出版学院召开筹备会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