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课堂×现场“双引擎”,全景解码中国式创新

上理工管理学院第二期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研学班顺利结课

2025-07-25 36 文:陈熠妮 图:陈熠妮 编辑:汪婷

7月18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者培训与发展(EDP)中心举办的“第二期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研学班”顺利结课。17名来自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的学生齐聚上海,围绕应急管理、供应链、投资、AI、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六大模块,完成了一场为期两周的“课堂深度学习+城市沉浸走访”的立体研学之旅,零距离感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移动课堂沉浸式“解码”,走进创新腹地

研学班深入上海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地标,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中国速度与中国智造:学员们走进上海证券交易所,亲历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的实时跳动,理解注册制改革与“一带一路”债券的联动逻辑;在中器环保科技集团,参观万吨级废塑料再生示范装置;在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见证CAR-T细胞药物从研发到临床的全流程;在百年杨树浦水厂了解“老厂房+新算力”的城市更新范式;在数字江海体验中心,一张CIM城市信息模型实时映射临港新片区15分钟生活圈,呈现“智慧新城”的中国方案。

海智在线向学员们展示了“AI+供应链”如何72小时完成全球寻源;曼恒数字的虚拟现实世界让远程设备巡检“所见即所得”;中涂新石代的材料创新工坊则揭秘国产大飞机涂层国产化背后的材料革命。

企业研学

直击前沿需求,互动式教学点燃思维火花

本次研学班课程设置紧贴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与哈萨克斯坦本土发展需求,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课程内容从人工智能基础到中亚吸引投资战略,再到供应链管理、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前沿课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8位教师与行业专家轮番登台,以实战模型与鲜活案例,为学员构建起一套“中国式创新”知识图谱:钱颖教授以扩展 SEIR 模型复盘上海疫情防控,量化“社区参与优于单纯封锁”的政策效果;黄中意提出“感知—策略—执行”智慧消防框架,现场演示37倍速的地铁疏散仿真,刷新学员对城市安全的认知。雷超教授用一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泰国林查班港”的数字航线,拆解“一带一路”如何重塑中哈310亿美元贸易版图;沈莉以富士康、Allbirds入华故事,剖析外资企业在华“负面清单+税收优惠”新生态。周麟劼对比日耳曼“创造性颠覆”与盎格鲁-撒克逊“冒险实用”两大创业模型,引导学员在“一带一路”语境下重新发现社会资本的价值。刘臣从线性模型一路推演到GPT 大语言模型,现场演示 RAG 检索增强生成。沈莉以“暂停实验室”为例,解析数字化心理干预赛道的创业机会识别与心智训练方法。胡钟慧带来华为“九宫格”盘点法与阿里领导力“四部曲”,帮助学员了解搭建本土化人才梯队。高密度、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让学员在思维碰撞中完成从“知识接收”到“问题重构”的跃迁。

课堂学习

搭建友谊桥梁,共绘合作新篇

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升级,更是一个促进跨文化交流、建立广泛人脉的平台。来自不同机构和背景的学员在共同学习和参访中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为未来可能的跨国界、跨学科合作播下了种子。

“丝路连心,沪上启智,在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深度研学。本次研学让我们以全新视角认识祖国的发展。在杨树浦水厂,百年工业遗产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让我们惊叹中国智造的传承创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仪式体验区,电子屏上跳动的科创板代码,让我们瞬间理解祖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资本底气。从数字江海到曼恒数字,人工智能不再是课本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图景。课堂更是思想的盛宴,钱颖、黄中意老师的应急管理课,让我们掌握化危为机的中国智慧;雷超老师剖析的供应链体系,揭示世界工厂高效运转的奥秘;沈莉老师的招商实战策略、刘臣老师的AI前沿洞见,让我们作为留学生倍感自豪;胡钟慧老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周麟勤博士带给我们的创新创业启发。作为跨越两国的学子,这次研学赋予我们双重使命:既要将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之风带来中国,更要把上海的创新之火带回丝路故乡!”

——闫玉欣 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中国留学生

“我要向上海理工大学EDP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学校精心组织了这次内容丰富、安排周到的实习项目。每天的学习都充满了宝贵的知识、有意义的交流和难忘的体验。整个项目的安排非常细致,企业参访活动组织得非常专业,所选择的企业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使我们对中国现代经济、工业和创新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授课讲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高,经验丰富,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启发性强。正是通过他们的讲解,我们拓宽了视野,获得了新的思考角度,也重新认识了商业世界的多样性。这次学习不仅成为我职业成长的重要一步,也成为我人生旅程中难忘的一段经历。感谢USST带来的启发、知识与温情接待!”

——穆希丁·萨杜(Mukhiddin Sadu)  

结课合影留念结课合影留念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始终秉持“实战、实用、实效”的培训理念,依托管理学院学科优势与长三角产业资源,持续构建“知识-产业共生体”。未来,中心将进一步拓展与哈萨克斯坦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学研合作,为更多国际管理者、企业家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助力全球伙伴在开放共赢中实现稳健成长。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