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第二届“人工智能”研究生微专业于6月23日正式开课,历时一个多月,7月23日顺利结课。本届微专业秉承“交叉、融合、创新”的理念,汇聚校企顶尖师资,通过前沿课程讲授与头部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为来自全校多个专业的学子呈现了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与产业盛宴,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急需的AI复合型创新人才。
跨学科融合,构筑人才培养新高地
本届微专业吸引了来自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电子信息、土木工程、化学、力学等十余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积极参与。这种多样化的学生构成,正是管理学院推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战略的生动体现。学员们带着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问题,在人工智能的课堂上碰撞思想、激发创新,为未来运用AI技术解决行业痛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沿课程引领,双师资团队倾力授课
本届微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智能计算》《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技术》《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概论》以及《人工智能综合应用》等多个核心模块,构建了系统化的人工智能知识图谱。
为确保课程的前沿性与实战性,微专业邀请了强大的“校企双师”教学团队联袂授课。来自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瞿晓晔,为同学们系统阐述了下一代多模态推理大模型的前沿趋势。来自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张梦泽与马力两位专家,深入讲解了智能驾驶从产品定义到场景测试的全链路实践。来自瑀岸(上海)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的何少维,分享了《数字人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资深专家贾挺猛涛和谭涛,全面展示了昇腾AI软硬件生态与产业应用成果。
企业专家授课
深入产业前沿,理论与实践零距离
知行合一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本届微专业特别组织学员们走进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两家标杆单位——商汤科技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商汤,学员们亲身体验了顶尖AI技术对多元场景的赋能;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强大算力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底座”意义。通过实地参访,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对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了切身体会。
企业参访实践
赴商汤科技参访实践
赴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参访实践
暑期特训营:聚焦国产AI生态,铸造未来核心竞争力
本届人工智能研究生微专业的课程学习,以一场聚焦前沿、高强实践的暑期特训营形式收官。特训营以“国产化AI硬件平台上的高效能算子开发方法”为核心主题,将学员的理论知识引向产业应用的最前沿,特别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自主可控AI技术栈。
为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与实战性,特训营特别邀请了华为昇腾CANN生态技术专家谭涛、上海昇腾创新中心工程师谢国敏,以及来自上海超算中心和上海昇腾创新中心的多位技术工程师共同担任授课专家,让学员们深刻理解了在国产化AI硬件平台上进行高效能算子开发的方法与精髓。
暑期特训营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人工智能研究生微专业的举办,是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继续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做好人工智能研究微专业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培养未来人工智能领域思想者、创新者和引领者的摇篮,为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