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东方网:当理工科学校邂逅水墨丹青,上海理工大学“世界读书日”活动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

2025-04-2514编辑:董真摄影:

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上海理工大学举办墨韵润心 书香致远系列活动,让经典艺术走出镜框、走出书本,走进青年学子的生活现场与精神世界,以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内涵。

“墨韵逸趣”国画展开幕式现场

作为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的重要一环,421日上午,墨韵逸趣国画展开幕式在沪江美术馆举行。

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左焕琛分享了自己退休后习画的经历,在导览环节,她驻足于一组特殊的斗方画作品前轻声讲述:“这些画是我手术前完成的,当时想着要把对生命的感悟留在纸上。”

开幕式后,“扇上生花·笔墨传情”互动体验将艺术从展墙延伸到掌心。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张国恩先生示范石鼓文中“乐”、“鱼”二字的写法,笔锋婉转间,三千年前的文字韵律跃然扇面。他还将一副用石鼓文创作的楹联赠送给学校。

“扇上生花·笔墨传情”活动现场

423日下午,书画山河·世纪讲书人暨美谈读书活动在沪江美术馆二楼掀起思想涟漪。上海书画出版社《轻松趣味聊中国画》一书的责任编辑黄坤峰以中国画为引,抛开学术教条,从《清明上河图》里的四个和尚讲到《重屏会棋图》里隐藏的棋局,再到《玩骷髅的骷髅》中的谜团,笑称:看懂中国画,要先学会猜谜’—— 画家把心事藏在笔墨里。

“书画山河·世纪讲书人暨美谈读书活动”师生共谈现场

“学机械的为什么要懂国画?”在师生共谈环节中,一位同学抛出疑问,活动主持人、上理美谈社负责人李鑫老师接过提问:“真正的‘工科精神’,是用理性解构世界,更要用感性重构美好。”他鼓励学生拒绝“工科”标签,要以“纯真之眼”去理解艺术:“就像左焕琛教授手术前仍在创作,文化传承需要的不是‘任务感’,而是刻进骨子里的热爱。”

据悉,在世界读书日前后,上海理工大学还举办了户外阅读分享会、阅读马拉松、读书实践工作坊、海派文化传承主题美谈讲座等精彩活动,为师生们打造出立体多元的阅读生态,让更多青年在笔墨书香中找到文化根脉,让经典阅读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新姿。

 


来源:东方网

原文链接:https://j.eastday.com/p/1745568808044211#&gid=null&p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