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7日,在国际交流处的精心组织、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4名学生通过校内、组委的考核,并在管理学院沙一心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吉林长春,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并得到外交部国际司的支持,吸引了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生代表参会。
中国联合国协会于2004年首次创办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是国内最具权威性、最贴近联合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旨在向高校青年学生宣传联合国理念,普及联合国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并邀请十余位经验丰富的前大使、资深外交官、前国际组织高官担任讲座嘉宾或评委。
24日开幕式上,联协副会长兼总干事胡文丽、外交部国际司参赞陈凯、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海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本届大会发来贺信和视频贺辞。胡文丽副会长兼总干事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过去70多年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模拟联合国是青年感知体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实践平台,希望大家饱含爱国之情、赤子之心,努力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掌握规则、锻炼才干,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视频致辞
联协副会长兼总干事胡文丽女士致辞
嘉宾点灯宣布大会正式开幕
正式会期期间,参赛选手们通过代表不同的国家,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与他国代表进行磋商讨论。我校管理学院的刘一鸣、汤语晨代表科威特,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上针对“世界老龄化(World Aging)”与世界各国友好磋商,并参与撰写决议草案,最终达成共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晓慧和环境与建筑学院的杨慧琳则在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CCPCJ)代表德国,深入探讨“打击利用人工智能手段的新型犯罪(Fighting New Types of Crime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议题。此次大会的议题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热点性,即有关于世界局势的热烈交锋,也有充满人性光辉的社会问题。此次大会的工作语言是英文,这不仅考验了代表们对国际政策、时事的熟悉度,还要求代表们需要有过硬的英语口语与写作水平。
会场照片
第二次参与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我校代表队取得了突破,收获了亮眼的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晓慧获得了“最具潜力奖”,作为第一次参与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她,感触颇深,她表示:“在那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缩小版的国际社会,各国代表们怀揣着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齐聚一堂。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次发言都是在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发声。尽管大会全程用英文交流,但并不需要过于高级或专业性的表达,关键在于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让每一个人都能听懂并理解我们的诉求。同时,在发言的过程中,与大使评委、所有代表保持眼神交流,不仅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更能传递出我们的真诚与坚定。”
颁奖仪式(左一为孙晓慧)
作为此次代表队的领队,汤语晨表示:“十分荣幸学校能给予自己如此宝贵的机会向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代表学习,也非常高兴可以将自己在高中时期参与模联的经验分享给其他三位优秀的学姐。此次大会不仅锻炼了我的英语演讲与写作能力,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联合国大会的开会流程与国际关系的魅力所在。”参赛队员刘一鸣表示:“初次参与模联,深感这不仅是对国际事务的理解,更是语言、策略与团队协作的磨砺。磋商与博弈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外交智慧带来的成长,激励我们为未来的多边外交贡献力量。”参赛队员杨慧琳表示:“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一次如此珍贵的机会来参加这一次大会,非常荣幸能与全国优秀的青年进行思想交流,这次参会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拓宽了国际视野,这些外交智慧对于我未来的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 。”
我校师生合影
此次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更激发了他们对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兴趣。在大会的全英文环境中,每位代表都进一步提升了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和外交沟通技巧。通过与全国优秀代表的交流与合作,他们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加深了对当今国际关系的理解。未来,我校学生将继续带着这份热情,积极投身学术与实践活动,致力于成为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