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上观新闻:理论提升+实战打磨,理工院校女生如何成了有魅力思政老师丨好工作有门道

2024-05-2011编辑:董真摄影:

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这几天,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三的曾君君正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实习,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老师,她不仅要备课、上课,还要批改作业,而这将成为她毕业后的正式就业岗位。

在此之前,从去年10月一直到今年3月,曾君君向30多所学校投递了简历,收到了3家学校的OFFER,参加了3个区的入编考试。最后,曾君君选择了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9月她将正式入职,成为一名高中思政老师。

投递的简历,全部都是学校,曾君君为何如此坚定要当一名思政老师?面对一群活力四射的学生,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思政老师?学校招聘老师会看中哪方面的能力?在求学的道路上,曾君君一直不断地在思考并摸索着。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研究生曾君君

【两段“师生情”】

成为一名老师,是曾君君一直以来的梦想。怀揣着这个理想,曾君君本科考入了江苏省一所师范院校,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并且在大三考出了教师资格证。

“大四第一学期,我在当地一所初中实习了三个月,教初一的思政课。”曾君君坦言,“这段时间给我的锻炼十分大。”

当时虽然一周只上两节思政课,但是备课却要花费很多时间。熟悉课本教材,找出学生们的兴趣点,把教材上的理论语言通过同学们熟悉的事例解释……这些都是曾君君备课时需要准备的。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当曾君君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心里还是很紧张,手心里全是汗。“这很正常,几乎每个青年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第一次。”事后,带教老师周静耐心地告诉曾君君,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心中有底,紧张感自然会消失。

思政微课公开课截图

教师的威信从“上一堂好课”开始,这是曾君君在实习中最强烈的体会。老师要树立威信,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关键要用课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这位老师的课很有魅力。于是,曾君君在批改作业时,不仅仅局限于把作业批改完,而是从同学们的错误中去反思——知识点是否讲透,是否掌握好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等等。只有真正从学生出发,从他们的思维习惯、兴趣爱好出发,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去上好这门课。

在实习阶段,曾君君收获了两段“师生情”,也坚定了她做思政老师的想法。

“带教老师周静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可以说,她是我的引路人。”曾君君告诉记者,她总是很耐心地教我一些青年教师的技能,还带着我接触到一些青年教师真正入职后才有的挑战性工作。比如,中考命题培训、江苏省优质课竞赛……这些不仅考察了老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科前沿热点的掌握,对时政素材转化为学科题目的能力,也考验了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控能力。

曾君君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实习

与此同时,经过三个月的朝夕相处,曾君君与学生们从陌生到融洽,当她离开时,学生们依依不舍地追着问:“曾老师,你下学期还来么?”“下学期,我还想让你当我的思政老师。”……“这种‘师生情’让我感到无比幸福,这是当老师的成就感,也坚定了自己做思政老师的想法。”曾君君说。

【成为有魅力的老师】

既然想成为一名思政老师,如何把课真正上得“深入浅出”是关键。曾君君觉得理论知识的扎实和透彻,十分重要。于是,她在大四实习的同时,一边备考研究生,并最终被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录取。

“我想把有温度、接地气的思政课带给更多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曾君君的内心对思政老师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把课讲好的同时,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在读研期间,曾君君可谓“双线推进”。一条线是理论研究的深入;另一条线是实践磨练的提升。

曾君君走进上海动漫博物馆实地讲解

为了提升自己的“上课实战”经验,在读研期间,曾君君一有机会就去观摩大学青年教师的赛课。在现场学习中,曾君君感触很多——讲课时,文字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否真的能“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听懂;从学术表达到课堂语言,如何区分才能引起同学的兴趣;如何把理论金句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语言,都需要有功底。曾君君还发现,在赛课时,老师们的状态都很高昂,老师的气质、情绪很能影响学生。

导师牛海给了曾君君很多帮助:“在了解了我的职业规划后,牛老师因材施教,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帮助。”读研期间,牛老师鼓励她去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比赛,并建议她从“小切入点”入手,这点燃了曾君君的灵感。

导师牛海和他的学生们(曾君君,右三)

在构思比赛素材时,曾君君想到了研二暑期里看的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它是第一部史诗题材的动漫电影,既拍出了盛唐的繁华,又拍出了中华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通过对国产动漫的剖析,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更加坚定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曾君君这样介绍她的选题背景。在10分钟的思政课里,曾君君还走进上海动漫博物馆实地讲解,哪吒闹海、沉香救母、西游记里的动漫人物,在她的讲解下全都“活”了起来。曾君君的微课上传至学校官方B站后,获得了数千次浏览量和点赞。

有了这样的锻炼,曾君君来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实习三个月,给初一的同学上思政课。“同样是上课,相比第一次实习,这次实习我更加从容,同时也觉得上海初中生看问题的角度更高,因材施教,自己备课时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此外,曾君君还参加了杨浦区基地校教研会议,视野更开阔,了解上海思政课改革的做法。

曾君君(左一)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

“两段实习经历,丰富了我的实战经验。同时,研究能力也可能是学校招聘时所看中的。”曾君君坦言,也正因为如此,收获的OFFER都来自高中学校。

面对一群活力四射的高中生,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高中思政老师,如何将思政课上得“有滋有味”,让同学们“主动抬起头来听课”?……未来,曾君君将面对新的挑战,她将在思政老师这条职业道路上不断摸索。

 

来源:上观新闻

原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5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