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德国文化交流中心举办意大利钢琴家Antonio Di Cristofano 独奏专场音乐会

2023-05-27 91 文: 图: 编辑:张新妍

5月25日晚,德国文化交流中心品牌活动之一的“德奥之声“音乐会系列——意大利钢琴家Antonio Di Cristofano独奏专场在音乐堂举办,中心有幸邀请到了来自意大利的著名钢琴家Antonio Di Cristofano和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唐瑾教授。唐瑾教授作为本场音乐会的特邀嘉宾也是本场音乐会的专业导赏和意大利钢琴家一起,共同为上理师生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德奥浪漫主义钢琴盛宴。

德国交流中心主任周卫东为本次音乐会致辞并感谢大家的到来。唐瑾首先介绍了前半场的三首曲目的背景与特色。作为开场曲目的《阿拉伯风格曲》将听众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那正是舒曼与克拉拉相爱最值惬意时,他的旋律表达着柔情蜜意和诗一般的浪漫幻想。他的音符凝结着文学,带着他的爱情、性格、事业、人生像一部神秘的戏剧般呈现在听众面前,等待着真正懂他的人去慢慢靠近。勃拉姆斯《六首钢琴小品》则更多的倾向于间奏曲,柔和抒情,富于幻想,代表了勃拉姆斯晚年的内向、隐忍的色调,乐符的展开犹如故事的陈述,将百余年前感伤的情绪传达给了今天的我们。而李斯特的《奥伯曼山谷》也是唐瑾最为推崇的一部,它的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瑟南古的文学作品《奥伯曼》,这首曲子拥有强烈的段落感,起初琴声仿佛深沉忧郁,渐渐旋律明朗,如久夜的山谷迎来了曙光,曲子的最后部分又与开头相似,暗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三曲奏罢,意大利钢琴家Antonio Di Cristofano起立鞠躬,台下掌声雷动。唐瑾回到了台上继续为大家介绍下半场的三首曲目,它们是俄罗斯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与《前奏曲》以及压轴曲目肖邦的《幻想波兰舞曲》。《悲歌》正如其名,包含着幻想与悲伤的戏剧性元素,钢琴家以悠长的旋律与绵延的音域在琴键上诉说着拉赫玛尼诺夫那细腻绵长的情感,向听众们展示了俄罗斯式的忧郁深沉、气势宏大及刚毅果敢的音乐性格。《前奏曲》为第四首,作品第23号,这是一首能让人的内心安静、平和而柔软的作品,恰似暮色中沉静的湖面。而肖邦的《幻想波兰舞曲》展现了肖邦在创作晚期深受疾病困扰与对祖国陷入民族解放运动的忧虑,包含了混合性、幻想性、民族性,音乐情感与演奏手法都十分复杂,展现了钢琴家的非凡琴艺。

最后,在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唐瑾与Antonio Di Cristofano即兴合奏了一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给意犹未尽的听众们带来了意外之喜。此曲节奏自由,速度变化激烈,两位钢琴大师弹奏时激情澎湃,配合默契,情感深刻,伴随着琴键的跳动,情感与动作同频。最后,Antonio Di Cristofano先生以一曲独奏为这场音乐会划上了句点。

音乐会结束后,听众们纷纷上前与两位钢琴家合影,我校热爱钢琴的同学更是把握机会向两位钢琴家请教学习钢琴的经验,两位嘉宾与同学们耐心讲解,并与上理师生合影留念。

德国文化交流中心的“德奥之声”音乐会系列作为我校高水平资助项目之一,一直深受校内外师生的喜爱,旨在让更多的上理师生能近距离地感受德奥音乐的魅力,不断拓展综合音乐素养,助力我校美育教育。

唐瑾作音乐会导赏

 

意大利钢琴家Antonio Di Cristofano演出

 

Antonio Di Cristofano与唐瑾四手联弹

 

Antonio Di Cristofano与上理学子交流

音乐会现场

合影留念


 


供稿:国际交流处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