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能加工芯片的机床、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为国内外商业品牌立足中国市场提供营销建议……在上理工毕业季的“云答辩”现场,一个个兼具创意和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不胜枚举。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从社会和行业需求中“选题”,让学术成果不是“纸上谈兵”,扎扎实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社会需求中选题形成师生“连贯指导”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新型环形金刚石线锯机床》,主要研究用环形金刚石线锯机床切割加工碳化硅芯片,这就要求机床切割速度快、精度高……”在线上毕业答辩中,机械工程学院的孙晋同学正在阐述她的研究内容。
新型环形金刚石线锯机床整体三维设计图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半导体等脆硬性材料不能采用普通机床进行加工,因此需要设计出加工过程中半导体材料不破裂、加工后零件表面质量高的机床,这对于芯片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选题要以需求为导向,从生产实践、科研项目、本专业最新科技成果、社会需求中选题,既解决了行业的实际问题,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同学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导师王艳教授谈到。
王艳老师线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由于之前没有单独设计整台机床的经验,让刚开始接触课题的孙晋觉得“难以下手”。疫情期间,王艳老师每周至少开一次例会,全程进行点对点指导,引导孙晋从机床部件模块入手设计,还设立了“同辈毕设助手”,在共享屏幕清晰度不足的情况下,由研究生学长何顺、陈奕璋跟进图纸上的细节问题,导师再对设计中的不足提出关键性意见,形成师生“连贯指导”。
从课堂延伸到就业的“研究之旅”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琪瑄同学的毕业设计有点特别:在方奕栋老师的《专业创新实践训练》课堂上,她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产生了兴趣,并将它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又在求职季选择了泛亚汽车研究中心,打算继续该领域的研究。
这个让她着迷的研究方向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紧密相关。“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池越做越小,热流密度越来越高,电池的热安全性受到了更多关注,我就尝试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两相冷却技术,希望能为电池的散热方案提供一定的数据经验和参考。”孙琪瑄说道。
孙琪瑄同学在处理实验数据
当毕业设计的课题研究从课堂延伸到就业,也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课程的学习中,孙琪瑄就已经对部分相关文献进行了阅读,并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课题的大致研究方向和方法,相当于提前“进入状态”,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导师方奕栋老师介绍:“毕业设计能让学生‘近距离’体验真正的科研是如何进行的,不仅仅局限于课题本身,而是教会同学们分析问题、构建逻辑思维的方法,这些能力不论他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是有用的。”
在国际舞台绽放学术“高光”
2022年跨学科商业与经济研究会议(简称:SIBR)将于6月初在韩国首尔举行。中英国际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陆诗雯受邀参加大会并将作主旨演讲,她的毕业论文“关于时尚行业中体验式营销、顾客参与度与品牌忠诚度关系的研究”荣获会议颁发的最佳论文奖。
陆诗雯受邀出席2022年跨学科商业与经济研究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一开始同学们想着毕业论文写完就结束了,但是我的导师Juergen Seufert却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他鼓励我们把论文投稿到国际学术会议接受专家、同行审阅,培养同学们更具备国际视野,这种宝贵的经历让我更有自信地迎接新的挑战。”陆诗雯谈道,身处多元化的上海,在接触了各式商业活动后,她对营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决定以上海香奈儿快闪店为案例背景展开研究,为国内外商业品牌如何立足中国市场提供了营销策略建议。
“大四毕业生能够在这样的国际学术舞台作主旨演讲,是行业顶尖专家学者对学校及学院育人成果的肯定,也是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学生学术力的有力体现,我希望这一成就能够鼓励其他学生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多样化资源,成就更好的自己。” Juergen Seufert教授谈道。
准备主旨演讲已经非常占用精力了,但是身为班长,陆诗雯又主动穿上防护服参与到战“疫”工作中,负责核酸检测、统计每日抗原情况、搬运餐食、物资消杀和分发等,为守护校园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新闻中心
文:董真、李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