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马院举办教师学术能力提升专家咨询会

2021-10-29 250 文: 图: 编辑:张新妍

为帮助学院教师拓展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思路,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和科研成果质量,10月26日下午,教师学术能力提升专家咨询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1117会议室举办。来自光明日报社、文汇报社、解放日报社等十一家报刊社的专家以及马院院长金瑶梅和部分教师参加,会议由金瑶梅主持。

金瑶梅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出席表示诚挚欢迎,简单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议程。光明日报社曹继军系统阐述了高校教师向该报投稿的条件和流程,并建议高校酌情适度放宽教师的科研成果考核机制,尝试把该报的多个版块纳入教师科研成果考核机制,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文汇报社杨逸淇强调了文章要有时效性与可读性,并指出要善于将文章与“融媒体”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宣传作用。解放日报社王珍从党报的立足点出发,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对文章写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出手快,突出内容的时效性;二要观点新,具有学术的创新性;三要踩点准,紧跟最新理论趋势。《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姚涵指出,论文写作需要找准定位,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并建议青年教师从现实、历史及学科中找选题。《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张蕾详细介绍了该刊的“圆桌会议”“学术争鸣”两个栏目,强调文章选题的特色性、话题性、思想性与时效性。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编辑部吴猛从作者与刊物的关系出发,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选题新,内容具有学术可读性;二是视角新,要以新视野、新观点、新论证将研究推进到更深入的层次。《思想理论战线》编辑部张明之指出,要重视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即文章标题的问题性、结构的逻辑性以及内容的学理性。《海派经济学》编辑部丁晓钦基于当前学术发展状况,指出刊物数量与优秀稿源数量的变化成反比,建议青年教师认真研读刊物,找到文章写作和发表的规律,并期待形成学派研究。《青年学报》编辑部刘宏森指出,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强化问题意识;其次要确定好文章框架与思维逻辑。《上海宣传通讯》编辑部吕东卉强调了文章选题角度的重要性,她指出,希望通过编辑与作者的密切沟通,找到编辑选题与作者选题的共通性,从而促进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本次专家咨询会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为学院教师带来了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的新思路,能够切实促进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写作,帮助他们解决在学术论文选题、写作、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推动学院学术科研水平的提升。

 

会议现场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图:于杰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