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讨论】外语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讨论

2021-05-27 313 文: 图: 编辑:张新妍

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5月25日,外语学院举办思想政治教育大讨论系列活动。副校长张华出席,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曲德强、院长刘芹、副院长韩戈玲、副书记金小东,全体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务秘书、辅导员和研究生代表参与研讨会交流。

张华首先强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号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正确认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因材施教和“三全育人”,探索教学科研领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进一步厘清研究生课程思政、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通过“全覆盖多层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彰显外语学院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

韩戈玲介绍了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方案和工作计划,提出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党团活动应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有效地纳入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奏响“四位一体”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交响曲。她希望所有授课教师针对“学术道德修养如何与课程相融合”这一问题,认真探索可行性方式方法,通过言传身教,将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整合,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学术道德培养,在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凸显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

接着,外语学院四位导师代表结合亲身经验,分享各自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举措。倪锦诚教授认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必须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产出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入思政元素,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在提高学术能力的过程中形成高尚的人格。刘略昌教授认为,导师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术研究中,围绕国家需求进行科学研究,以中国视角阐述研究问题。他认为外语学科的课程思政就是将外语研究与社会文化相连接,通过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语言变化透视社会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他提倡导师和研究生以学术报国,杜绝边缘化、自娱自乐的科研,使学术研究与国家、地区和学校发展保持同步。王勇教授重点阐述学术研究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他认为导师带领研究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校情怀,又可以提升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敏感性。导师应该在学习与生活中做好表率,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全方位立德树人。杨本明副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科建设。他结合指导研究生翻译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的经验,指出每个翻译项目实践都是对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全面锻炼,是对学术水平和道德品格的检验。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做好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刘芹对交流研讨做总结,指出要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动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教学和科研为抓手,大力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要特别加强公共外交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提高外语学院研究生学术水平与人才质量。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研讨会


张华与导师们交流


导师代表交流经验


供稿:外语学院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