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要闻

打造国字头“金课” 提升育人“成色”

2021-01-253014编辑:穆昊宇摄影: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前不久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上理工《人力资源管理》、《发动机原理》入选线下一流课程,《传热学》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每一门国字头“金课”的背后,都融入了各个教学团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和深入实践所炼就的“独门秘籍”。有了一门门金课“打底”,“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就有了坚实依托,也就为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和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夯实了基础。


线上线下“传热”激活课堂,回归立德树人之本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之下,线上教学加速“上线”。而我校线上教学的实践却并非“临时抱佛脚”,在更早的时候这一工作就已启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杨茉教授所带领的《传热学》课程团队自2009年就开始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录像并在校园内部网络平台进行共享,2014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系列工作和成果为后期线上线下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打下了良好基础。


爱课程网平台课程共享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课程的真正融合,全新的课程体系设置了20学时的线上自学课程,引导学生在线下课堂开始之前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课程问题。”杨茉解释道。同时,翻转课堂、第二课堂、“1+1考试”等方式也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和“生搬硬套”考核的模式。老师们充分鼓励同学们走上讲台分享自己所理解的理论知识或分享课外应用;允许学生考试时携带一张可记录任何内容的纸,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在内容的理解和提炼上。这些改革举措大大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开展线上自学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分享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认为这里不仅仅是指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对于教师本身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谈到自己的课程团队,杨茉难掩自豪,“目前,我们团队每位授课教师都有自己负责的科研课题,其中90%都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大量工程应用源源不断被引入到教学中,为课程改革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动力,真正实现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课中课后教授“亲验”方法,构建教学实践完整链条

“撰写一份完整的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说明书”“设计一套员工考核的指标体系”……相较于传统考试中的名词解释、论述、案例分析等,这类“操作题”令人耳目一新,它们出现在管理学院葛玉辉教授团队所授课的《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试卷上。

这正是该团队课程改革中的小小缩影。谈起改革初衷,葛玉辉说:“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个应用型学科,2004年开始授课后我发现同学们的实战能力较为薄弱,所使用的教材也无法平衡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上的需求。”

基于此,葛玉辉一方面在自己多年实战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适用于国内企业、理论与实务兼备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强化实务指南、应用范例、HR测评等内容。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增加“亲验式”内容。课堂上,招聘与面试现场情景模拟、实际制作薪酬表、设计招聘广告……一系列参与式、互动式课程内容让学生“亲验”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需的多种场景;下课后,针对智造型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展开咨询课题研讨,带领学生真实参与到企业咨询、项目诊断中,充分实践课堂理论、方法与技巧,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力。


开展招聘情景模拟


学生参与管理咨询项目和企业调研


“以教为引导、以学为落脚,以研为支撑、以创为提升”。这是葛玉辉在多年教学生涯中总结出的课改“法宝”,而他和他的团队也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不断引入创新思维、拓展国际化视野、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以“情景模拟--教学亲验--企业实战”融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并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管理人才。


校内校外循环“提升”课程质量,彰显教改创新实力

小班化教学、虚拟仿真动画演示、课内实验、短学期课程设计、知名企业实习、创新实践活动……没想到的是,如此多样丰富且令人大呼过瘾的课程内容在机械工程学院张振东教授团队《发动机原理》的课堂上全都能体验。


虚拟仿真动画视频典型案例


“上了张教授的发动机原理课,我不仅对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有了生动的理解,而且对目前汽车发动机的一些新技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毕业设计的方向,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这是2016级车辆工程专业张建成同学的课堂感受。目前《发动机原理》课程不仅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校内的课内实验项目,还利用校内短学期为学生开设了两周的“发动机原理课程设计”环节,对学生进行发动机参数匹配计算以及典型零部件设计能力的强化训练。同时,利用与上柴股份、汇众汽车、上汽集团及一些零部件生产企业合作建立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加深学生对于行业的认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


课内实验


企业实习


“我国汽车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也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加强电控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等方面的教学环节建设,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 张振东谈道。2015年以来,以车辆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课程团队依据学生的毕业要求,遵循 OBE 理念制定了课程目标,打造了一套完善的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践—创新大赛”渐进式课程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能够同时适应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多样性学习需求,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课程教学新理念。


供稿:新闻中心
文:穆昊宇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