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要闻

【“夏”一站】做好暑期管理服务,他们化身各种“担当”!

2020-09-03 1327 文: 图:王博 编辑:王博

上海8月中旬高温大满贯,为1947年以来首次;台风“黑格比”“巴威”“美莎克”等先后影响上海,带来大风大雨……不时有台风加持的酷热高温依然是上海这个夏天的“标配”,但是比上海的气温更高企的是上理人的工作热情。炎炎夏日,他们顶酷暑、战高温,坚守管理服务一线,谱写奉献奋斗之歌。他们用扎实高效的工作,确保学校夏季各类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也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准备、为高质量的发展夯实基础。


贴心细致服务,他们是高温下的“严”值担当

“网上录取结束后,我们连夜导出数据、整理数据,打印录取通知书和邮局面单,封装,邮寄,为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将录取通知书邮寄到考生手中,让他们感受到成为大学生的喜悦!”招生办的孙燕老师说道。今年,学校招生办创新招生宣传方式,在招办网页设置“招生智能问答系统”、分省份设立招生咨询QQ群,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精准的咨询服务;首次制作招生宣传片,带领考生和家长提前了解专业、感知校园;配合党委宣传部举办光明网“招生大直播”线上直播活动,策划组织各学院推出“教授带你看专业”等云端推介活动。“今年,受疫情影响,整个招生录取工作节奏非常紧凑,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要处理十几个省份的志愿填报录取工作,打印近千份录取通知书,我们按照‘零容忍’‘零差错’的要求,严格做好招生录取的每一个环节,让全部流程、每个结果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招生办毕旭老师介绍道。

招生办毕旭老师在进行考生信息核验录入


每年暑期也是学校征兵工作最繁忙的时期。对于学生工作部(武装部)的徐元韬老师来说,今年是他从事征兵工作以来第六个无休的暑期了。“今年,我们通过线上咨询、在线直播等方式进行多场征兵宣讲。暑期,我们要把所有报名参军入伍同学的资料审核完整,并保证填写正确、材料齐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同学都可以顺顺利利入伍,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徐元韬老师讲道。

徐元韬老师正在仔细核对应征入伍同学的政审材料


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2020届的就业工作注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为此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学院一起使出浑身解数,跑市场、访企业、开直播、做咨询……同时用足用好各项就业帮扶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跟进到位,全力打好就业“攻坚战”。“这个暑期,走访了20家企业,开展了8场线上直播,可以说我们不是在企业,就是在去企业的路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上理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适合的工作岗位。”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市场开拓的裴菁老师说道。“我们在8月开展了‘暑期就业指导月’活动,邀请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高管为学生解析行业专业,让2020届、2021届毕业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工作方向和能力需求等。”就业指导中心“锦绣生涯工作室”负责人陈锦秀老师介绍道。暑期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多渠道搜集整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持续引进重点用人单位,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学生,努力让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改造升级校园,他们是高温下的“炎”值担当

“大楼盖好了、路面拓宽了、绿化精致了、塑胶跑道铺上了……这样的南区也太漂亮了!”刚刚回到学校的同学兴奋地对新闻中心记者讲道。这个暑期,为了让校园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基建处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一线,顺利完成了军工路校区南区新建一期工程、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宿舍大修工程。“今年暑期,学校的施工任务量特别大,除了南区建设,516号校区改扩建项目也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三教和老体育馆的拆除工作,未来一个崭新的教学办公大楼和一个体育健身中心将拔地而起。另外,1100号校区改扩建项目已完成了前期设计和规划,新建面积将达到六万多平米,项目正在批复过程中。不久的将来,广大师生们可以体验到一个学习工作条件越来越棒、生活越来越舒适、校园越来越美丽的上海理工大学!”基建处魏林老师介绍道。

修葺一新的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南区


除了硬件更新,软件建设也一步不能落下。为了保证新学期新建教室可以正常开展教学工作,信息办加班加点完成了南区两栋新建大楼的55间教室的信息化改造。此外,优化校内各类信息化系统、继续推进弱电改造、为各类线上活动提供技术保障……这个暑期,信息办的老师们一直坚守在各类活动和施工现场一线。他们的辛勤付出将会让师生们在新学期有新的获得感:去食堂吃饭忘带一卡通?进宿舍楼没带一卡通需要等阿姨开门?新学期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啦!“新学期,我们推出了电子校园卡,师生们可以通过Welink客户端在各个食堂和教育超市实现无卡消费,同学们可以在寝室楼门口的人脸识别终端实现刷脸开门和新生报到信息核验,真正让每一位师生享受数字化校园的便捷服务!”信息办董小亮老师介绍道。

信息办、资产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南区施工现场工作


清洁守护校园,他们是高温下的“颜”值担当

“标准容器,精准设置;人人共治,人人共享;定点定时,及时清运;监督到位,奖罚并举;科学减量,低碳环保。”这是后勤管理处邵荣老师总结的学校垃圾分类工作40字举措。为了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让师生养成绿色环保文明的生活习惯,后勤管理处在各校区设置了9个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开放时间为每天7:00-9:00和16:30-18:30,并在每个投放点配置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靠大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促成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携手将我们的上理校园变得更加美丽!”垃圾分类指导员王维海老师讲道。暑期里,后勤管理处还对一公寓北楼的旧车棚进行了改造,这里将变身学生社区服务中心,让校园生活更加便利。

垃圾分类指导员在进行岗前培训


奔忙在烈日下的还有保卫处的同事们。最近就有一位返校学生发在微信朋友圈的“感谢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实名感谢学校接驳车大叔!大叔帮我将20公斤重的行李搬上了短驳车,还开车把我和行李送到了宿舍。户籍办理的阿姨几分钟帮我搞定了身份证的补办材料,这些让返校的我感到非常暖心!”这个暑期,保卫处的工作人员牢守校门,巡查校园,做好安全生产消防设施改造和安全技术防范,以及户籍服务工作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为返校的学生提供24小时的短驳车服务。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守护着上理校园的和谐安宁。

保卫人员在校门口测量体温、核验证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全体师生将始终不忘初心、面向未来、不懈奋斗,以“担当”坚守这里,用热情建好这“理”。


供稿:新闻中心

文:王博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