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了起来,校园里的学生少了起来,老师们办公桌上的工作却多了起来……自暑期开始,学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学科评估、工程认证、企业调研、精品课程建设……假期的“暂停键”还未被按下就即将迎来新学期,老师们用自己的燃情一“夏”,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迎接学科评估,筹备工程认证,实现工程教育内涵式发展
121页,77156字,这是机械工程学科评估工作小组的18位老师们为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准备的材料,如今已修改至第7稿。
这个暑期,机械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召开了多次学科评估工作小组推进会,针对“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学科、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方面,为即将到来的第五轮学科评估进行材料准备。如今,已基本完成了本学科近四年来各项指标体系材料的梳理和整合工作,并通过与上一轮评估各项材料进行对比,深度挖掘了本轮评估的特色亮点。
此外,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院100%专业达到工程认证标准的目标,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正在紧张进行中。团队任务分配、进度计划、完成时间……尽管工作安排PPT只有4页,但平均每周2次的会议和紧锣密鼓的工作将电气工程系全体教师的暑期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学院领导、系负责人、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等一班人的带领下,电气工程系许多老师放弃休息,大家冒着酷暑、通力合作,循序渐进地完成工程认证的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撰写和整理工作,为学院工程教育精益求精、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添砖加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会现场
开展企业调研,一起“械”手奋进,坚决打赢就业攻坚战
8月12日,走访上海电气集团;8月19日,走访上海隧道机械有限公司;8月20日,走访上海地铁盾构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在机械工程学院周蓉老师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在暑期走访的每一家企业。原来,为进一步推动就业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助力大学生成功就业,学院就业探访小组的师生们在暑期踏上了“制造强国 成才报国”2020年先进制造行业百企调研的路途,为深化共建合作打好“前战”。
调研过程中,学院通过走访国之重器、国家战略发展重点企业、学生好评雇主企业,帮助师生了解目前装备制造行业情况,也为今后机械学子的实习、就业以及产学研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次实践中,我了解到了许多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国之重器,对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大三的我有了更明晰的职业目标。”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孙思渊同学在参与探访活动后感言道。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的就业探访小组规模小于往年,因此,周蓉老师特将每次探访之行拍摄制作成vlog(视频日志),在就业指导微课《经理人来啦》中播出,带领更多学子一起“云走访”,助力大家在后疫情时代抓住就业机遇,找准自己的方向。
机械工程学院就业探访小组在企业调研
潜心研究教学,打造精品课程,带你领略理工科大学的“文艺范儿”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这两句话虽然不像‘乱我心曲’‘胡然我念之’一般如此直白地表达思念之情,却通过对征夫德行的赞美,暗含了妻子的深情思念……”在沪江学院刘永老师的书桌上,整齐地摆着《诗三家义集疏》《诗集传》《诗骚论稿》《诗经考评》等一系列书籍,这个暑期,他在一方书桌上领略“诗和远方”,为的是更好地建设《诗经》导读精品课程。如今,他已经完成了《诗经》国风160篇的注释与赏析工作,为的是接下来在课堂上能够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进行讲解。“在注释和赏析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诗经》的理解,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里,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引导大家成为孔子认为的《诗经》所教导的‘温柔敦厚而不愚’的人。”刘永老师说道。
刘永老师在这个暑期的状态,其实也是沪江学院多位老师暑期工作的剪影。原来,为了更好地建设具有理工科大学特色的人文素养通识课程体系,沪江学院各教研部在暑期会不定期组织精品课程建设教研活动,老师们精心备课、群策群力,不断打磨着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在今年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我们将重点建设20门课程,每门课程精心制作5个视频。暑期各位老师的‘不下线’,其实也是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和更新的教学方式。”沪江学院常务副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陈红谈道。
沪江学院刘永老师正在备课
供稿:新闻中心、机械学院、沪江学院
文:王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