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脱贫攻坚工作更加艰苦卓绝,责任更重、要求更高。青年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力量,如何让青春在脱贫攻坚中闪光?如何不辱使命,发挥自身的主力军作用?如何在百尺竿头加把劲,确保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此,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用行动书写着“扶贫的故事”,以青春之名奋力答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
李闯,中共党员,2019级环境与建筑学院研究生,同年参加西部计划助力祖国脱贫攻坚,现服务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凤翔社区,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一职,获凤冈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所在团支部获贵州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怀揣爱心,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在通过研究生考试顺利录取上海理工大学后,本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来到红色之城、茶叶故乡——遵义凤冈,成为一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凤翔社区的团干部。在他毕业时,曾写下这样一句话:要将自己的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他,对于脱贫攻坚的工作,可谓是两眼一摸瞎。那时,对于他而言,“脱贫攻坚”只是在时事政治中的一个字眼,“祖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只是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的誓言。但如今即将服务期满的他,早已明白这一宏伟的目标背后是无数个扶贫干部夜以继日的奋斗,是国家一项项惠民政策的精准实施。
守住初心,担任青年讲师
刚到凤翔社区,他逐步摸索“四点半课堂”,批阅学生的作文,统计学生信息,通知学生上课,编排课程内容,监督学生背诵单词。他立足“四点半课堂”,对接“青年讲师团”(由共青团凤冈县委发起,聚集全县优秀青年干部开展志愿服务和党的政策理论宣讲的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进行每周的课程服务工作并进行宣传报道。同时,他还联系遵义市希冀社会工作服务站、凤冈县大学生联合会等志愿服务团队,借助更多的力量,将凤翔社区的“四点半课堂”运转的有声有色,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围绕“四点半课堂”,他还负责凤翔社区图书室,在他来到之后,先后接收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凤冈县图书馆等社会各界5000余册图书。他借助在大学期间运营公众号的经历,在凤翔社区,将原有的“凤翔社区”微信公众平台运转起来,发布关于“四点半课堂”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同时,他关注社区的儿童情况。“四点半课堂”上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异,他担任着孩子与母亲之间沟通的桥梁,借手机给孩子打视频电话、帮忙代收快递、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用心对待社区每一个孩子。
秉承真心,做好基层工作
作为凤翔社区的工作人员,基层工作是他每天的重头戏。来到凤翔社区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负责更新凤翔社区全员信息、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办理与咨询、协助网格管理员负责平安小区的各类事务。在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他作为党员同志,担任凤翔社区党建业务员,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当居民来到工作大厅,他都会主动地询问并热心帮忙解释,当在社区开群众会时,他积极了解最新的脱贫攻坚政策,耐心地向居民解答。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身在外地,无法与社区的同事们一起奋战在防疫一线,但他却时刻关注并居家办公,疫情期间仍发布微信推文两篇,累计阅读量1200+,极大振奋了社区居民战胜疫情的决心。近期由于原来负责解说的社区第一书记工作发生调动,李闯担负起了社区的解说重任,向莅临社区检查工作的领导们介绍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管理经验。
回顾这段可贵的经历,他收获满满。作为一名易扶点的团干部,他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脱贫攻坚”四个字。工作中的一点一滴让他印象深刻,当走在社区路上有居民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时,当“四点半课堂”的孩子们十分渴望能得到补课的机会时,当居民来办事大厅处理事情结束后说的那句:“如果能打分,一定给你打满分”时,他便觉得青春无悔。
如今,李闯的一年服务期渐渐进入尾声,但是他依旧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他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在个人公众号上,分享自己在西部的所见所感,动员学弟学妹关注基层,服务基层。在前段时间,他在哔哩哔哩上进行公益讲座,吸引了12000余人观看,引发大学生们对西部生活的关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20全面小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李闯说道。
李闯在工作岗位上
李闯向上级领导介绍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管理经验
供稿:研究生工作部、环境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