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赛诺医疗企业有限公司面试后现场签约三名学生
最近这一周,陆续有三家企业带着“公章”到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招揽人才。通过学院前期的精准对接,三家企业顺利完成了从宣讲到面试再到现场签约的全流程,8位同学因此找到了心仪的就业岗位。值得一提的是,这8位同学中,有4位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如今,全院383名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或有意向单位的人数接近80%。在71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中,暂未落实工作意向的,只有十余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郑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的冲刺阶段,学院老师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全力帮助他们跑完大学的“最后一公里”。
老师当起“推销员”,一对一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既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家庭的生计,也关系到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
十天前,学院向全体教工发出一条倡议:“我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7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截至目前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还有20余名。请学院各位教工,积极参与‘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就业帮扶,结对1名及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关爱和引导,发掘一切潜在资源,精准推荐,动态跟踪,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就业担忧。”
消息一发出,20多个结对名额很快“满员”。和郑静结对的,是来自云南的小徐。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他,此前一直在准备上海的公务员考试。上周五,徐欢参加完公务员面试后,直接向郑静反馈“结果不理想”,郑静赶紧约他见面。
“他说一方面是在面试现场人太紧张,另一方面也被‘意想不到’的时政类面试题考懵了。很多面试其实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视野,但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佳的学生而言,视野有时恰恰是他们的‘软肋’。”
小徐的父母在家乡打零工,还有两个老人要照顾,交流中,郑静发现他有回家乡云南发展的想法,于是她便开始通过上理工的校友网络,物色云南的工作。昨天下午,得知小徐已打算于本周五返回云南,郑静再次约他见面:“云南有个校友在昆明经营医疗器械公司,他这边有合适的岗位,已答应让你去面试。”
将“挫折教育”化为有利因素,积极努力抓住未来
另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这两天已在结对老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任崔海坡的帮助下,顺利签约。此次带着“公章”来学院的江苏康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崔海坡精准对接的成果。
“当时,他很犹豫。我们为他分析,这家企业虽然在常熟,但其实同在长三角地区,离上海很近,而且岗位、薪酬以及发展空间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比上海同等企业差。在没有‘挑挑拣拣’条件的情况下,不如先去就业,日后再考虑择业。”崔海坡介绍说。
在郑静看来,对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拥有积极上进的心态和就业观,比其他条件都重要。
“我们在跟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对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反而更赏识。他们会认为,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条件下还考取比较好的大学,说明学生本身是有能力的,过去只是客观条件‘约束’了他们,只要给他们一展所长的平台,应该会有更好的发挥。”郑静说。
她指出,相比所谓的家庭条件,其实很多企业更看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态,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为清晰的规划和想法,那即便在能力上欠缺些,多数企业也愿意给机会。但如果因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就没有自信,或者存在“等靠要”的想法,那企业往往不会选择这样的人。郑静建议学生,不妨将家庭经济困难看作是“挫折教育”,并想办法将其化为有利因素,积极努力地去寻找并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工作机会。
来源:文汇 记者:王星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00603/35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