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上海广播电台:中国商飞牵手上理工 推助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

2020-04-15235编辑:摄影:王博


在降低成本的需求下,如何让商用飞机制造过程中排放的高危废水、废气被循环利用?在5G应用领域下,如何远程对飞机进行损伤探测与分析?针对国产大飞机零部件,如何建立3D打印设计、制造、检测方面的技术?面对这些亟需携手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合作攻关,做好这些“卡脖子”项目的“国产”答卷。而根据协议内容,除了科研合作,双方还将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组织架构等领域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



一架商用飞机的下线,需要不计其数的零部件完美组装成型,每个部件的设计、制造都是一项精益求精的大工程。自成立以来,上海理工大学增材制造研究院就开始和中国商飞在民用飞机零部件增材制造技术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研究,当科学研究与行业需求“一拍即合”,碰撞出的是高质量、低成本的实用成果。



国外的熔丝增材制造钛合金零件已经在波音787飞机上装机应用,但是相关技术和设备都被禁止向中国出口。为了突破技术封锁,增材制造研究院与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承担了一项钛合金零部件熔丝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项目,是中国商飞大飞机创新谷首批入驻的项目之一,最终目标是将该技术应用到中国商飞三大型号,实现零部件制造周期减少50%、成本降低30%的目标。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完成材料基础工艺研究探索,在综合考虑了结构、尺寸和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筛选出了C919飞机上的两个钛合金结构件作为潜在应用对象。这两个零件如能装机使用,预计每架飞机成本将降低80至100万元,此外还可以考虑将这一技术推广应用于更多零件,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该项目目前正在逐步推进产业化落地。

据了解,针对商用飞机制造过程中排出的高危废水、废气等问题,上理工环境与建筑学院、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理学院相关科研人员组成多学科联合攻关小组,完成了处理工艺实验室优化方案,使高危废水废气实现低成本的可循环利用。此外,聚焦中国商飞提出的“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等技术难题,上理工同样给出了多学科交叉攻关的研究方案。



自2018年起,中国商飞与上理工举行多次会谈,聚焦太赫兹等光学相关技术、系统工程、增材制造等特色研究方向和技术应用,双方表示出浓厚的合作意向,在大飞机制造复合材料的无损探伤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在2019年,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中国商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联手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上海航空创新中心暨上海增材制造航空创新研究院(筹)”,以期通过“产学研用”资源协同,赋能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2020年春,双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问题,在“后疫情时期”主动作为,提前布局,建立起全面合作关系。



早在2017年,国产C919客机在世人的瞩目下飞上蓝天,正式宣布我国在航空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在这背后,也藏着上理人的一份力量。原来,在C919大飞机的设计过程中,上理工杜宝江副教授带领团队,与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沪江虚拟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团队合作,参与商用飞机相关结构件的三维虚拟设计,这一干就是7个年头。在这潜心攻关的漫长时光里,杜宝江团队逐渐吸引了200多位上理学子的加入,有的学生在毕业参与工作后继续负责大飞机相关项目。

记者了解到,2019年上理工就有100名学生加入中国商飞,今年也已经有52名研究生签约商飞。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拓展合作、加深合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共同助推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和上理工高水平大学建设。


来源:话匣子 记者:刘康霞

原文链接:http://www.news1296.com/smg/cms/app/5.5.0/share.html?loader=%7B%7D&viewport=%7B%22tag%22:%22h-viewer%22,%22data%22:%7B%7D%7D&view=%7B%22tag%22:%22c-share-content-view%22,%22history%22:true,%22in%22:%7B%22key%22:%2232137e59-ee69-4563-8b3a-8d81b102b6ac%22%7D%7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