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上海教育:科研助力疫情防控,上海高校在行动⑪

2020-03-24261编辑:董真摄影:

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被称为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最后一道防线”,自疫情发生以来,传染性医疗废物急剧增长,带有新冠病毒的医疗废物如果回收处理不当,会带来二次污染的风险。

对此,上海理工大学能动学院杨其国教授科研团队及时开展了“紧凑型传染性医废快速消杀技术和设备”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医废处置的新思路。



可移动的小型医废处理厂

纱布、手套、防护服、手术器具……往常,这些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的处理需要经过收集、贮存、运输、消毒等多个环节,最终到达相应处理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病菌暴露的风险,对收、贮、运过程的衔接和安全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能不能“就地、及时处理”这些潜在危险的医疗用品?可不可以省去中间的收运等环节?上理工科研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和测试归纳确定研发目标。团队成员集中精力,有效配合,很快做出了就地、快速处置传染性医废系统平台方案。

“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就地、高效、环保,就像一座可移动的小型医废处理厂。”杨其国教授解释说:“我们采用撬装车载式结构,通过技术创新,把燃烧、除尘、烟气净化等关键技术集成在车辆上,深度开发后可以建成智能化系统。使传染性医废能够在医院就地、及时、安全处理掉,综合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套新型处置系统的“个头”虽然小,“能力”却很强。据介绍,设备的设计处理能力为100kg/h,可满足类似武汉雷神山医院1500张床位产生的大量传染性医疗废物处置需求的场合,还可以根据不同规模医院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形成系列产品。


为医疗废物布下“天罗地网”

将医疗废物二次污染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光靠就地处置还不够,环保、节能也是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要点,疫情期间,加快协调处置传染性医疗废物仍属当务之急,目前无论是处置模式还是规范性都需要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技术支撑。

杨其国教授团队在系统设计中,聚焦低能耗、高效率,为医疗废弃物布下“天罗地网”。“我们采用了分段送风的回转窑二燃室焚烧、碳化硅板式换热器余热回收、弱碱液喷雾急冷、活性炭/消石灰喷射、布袋除尘、喷淋洗涤除酸及深度除尘、丝网除雾消白的技术路线,实现处置彻底、排放达标。”

目前,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该系统实验装置已经在生产组织中,预计近期落实相关医疗单位,投入运行示范。紧凑型医废处理示范装置的开发,为医疗废物的处置提供了新的思路,无论对于近期应对疫情,还是今后改进医废处置流程都很有意义。

从病毒识别检测、传播机理研究、抗病毒药物研究,到消毒杀菌、医废处置,在疫情防控的科技战线,高校科研人员靠技术创新发挥着各自的“硬核”实力。

围绕疫情的科研攻关形成了一个闭环,医废处置是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科研人员、作为上理人,我们就要尽全力做好工作。” 杨其国教授说道。


来源:上海教育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M0PS3sh1xjo8_CbNimL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