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周到:“寒假为什么不能出门......”你答得好娃的提问吗?心理专家:这几句话千万别对孩子说!

2020-02-04465编辑:董真摄影:

这个寒假,对于许多中小学生家庭来说,有点特殊。

开学时间未定、教育机构暂停开班、不能走亲访友、出游计划取消……一切发生的太快,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该如何向孩子解释疫情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连日宅在家中,娃的心理怎样“维稳”?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家长、老师、学校管理者、心理专家。

用科学的方式传递疫情信息

五年级刘萌萌(化名)的妈妈,面对女儿提出“为什么不能出门”的疑问,她是这样回答的。

“我告诉孩子,17年前还没有你的时候,我们的国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国家和人民做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克服疫情。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一起去帮助她共渡难关。”刘萌萌的妈妈说,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也要给孩子信心。

同样选择向孩子敞开心扉的,还有六年级的毛斯成的家长。原本打算春节回老家,由于疫情的原因取消了计划,妈妈杨熲觉得有必要和孩子做一个沟通。

“1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成人感’,需要家长用比较科学和正式的方式去传递疫情信息。”杨熲是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心理疏导上,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过年期间,杨熲带着孩子一起收看《新闻1+1》,观看当中跟儿子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待在家里,接下来该怎么做才是爱护自己和家人,对国家和社会才是有帮助的。

年纪稍大的唐艺轩正在读初二,她有着更多自行了解疫情的途径,从权威媒体看相关新闻,通过好友分享阅读自媒体消息

为了引导孩子在各种信息中正确认识疫情,唐艺轩的妈妈朱君会筛选一些消息给女儿看,帮她科普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措施,让她了解在一线抗击疫情的人和事。

“我告诉女儿,每个人都在这当中承担着一份责任,为抗击疫情做自己的努力,孩子是可以理解,为什么当下只能居家不可出行,也关心着国家和城市的情况。”朱君说,她把这中突发的境况转化为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机会。



这样一个“例外”的假期里,家长们尽力发挥着自己的“应急智慧”,意料之外的,还有以往寒假没有的收获。

“平时我们忙工作,孩子忙学习,现在大家都慢下来了,每日的相处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反而感觉这是个很好的契机。”

杨熲夫妇带着儿子在家打打乒乓球,一起对着软件说英语看谁的发音得分高,在地上摆上物件玩套圈,听儿子讲讲学校里的趣事儿……

“这也是一个生命教育的契机,讲讲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把健康饮食观植入其中。”杨熲说,原以为会枯燥,最后变成难忘的体验。



学校面向家长提供“云指导”

在家长们积极交出这份“应急智慧”考卷的同时,教育部门及学校也在提供指导。

昨天(31日)早上,上海市教委发出了《致全体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信》,建议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在2月17日前,不组织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请家长们配合学校,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学习。

虹口区教育学院德研室也在昨天(31日)制定了《关于做好虹口区学校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和家长心理疏导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建议(初稿)》,提出加强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对于因为疫情所产生的学业焦虑、内心恐慌等问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疏导,同时运用家长群推送疫情防控权威信息。

以虹口实验学校为例,每个班主任每天都要了解学生的出行情况,在班级群中提示出行归来家庭“自我保护”14天等。



“长期待在家,我担心会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在各种疫情信息里产生焦虑,既然互联网不能从生活中隔绝,那我就想办法引导他们,通过网络找到认知世界的通道。”虹口实验学校八3班主任扬蔚昀老师,结合疫情设计了寒假小练笔,让孩子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2分钟微演讲”。

“请以‘新型肺炎的真面目’为题,完成一篇说明文。”

“请以‘放过野生动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请以‘不一般的春节’完成一篇新闻特写。”

“请以‘逆光而行’完成一篇杂文。”

练笔不用长,300字即可,但扬蔚昀每道题目的设计都花了点心思。



本身是语文老师,扬蔚昀希望借助学科特点帮学生建立辩证思维。题目引导学生探究这次肺炎的成因、病毒的特点,在庞杂的信息中学会筛选,有独立的判断;同时,也让孩子们从一线奋战的故事中,找到人性中可贵的一面。

心理学博士、多年致力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虹口实验学校校长胡培华,向家长们提出了假期心理引导的建议。

“家长既要告诉孩子问题的严重性,也要告诉他现在社会各界在采取的措施,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树立一个观念:为自己、也为他人。”其次,胡培华说,居家隔离不必太紧张,尤其是去过疫区的孩子,家长要告诉他隔离不代表感染,待在家中就是做贡献。

“疫情在客观上带来了出行不便,但也给孩子和家长留出了静下来、坐下来的时间。”胡培华提到的第三点,就是要转变待此事的心态。

在家中可以适当安排孩子看电视,及时了解疫情变化,观看春节期间文化娱乐类的节目,比如诗歌比赛等。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去看看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一同阅读、参与家庭活动,亲子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空间。

这几句话,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说!

“上海的家长整体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目前还没有接到过孩子过度恐慌的咨询。但是,也要提醒好家长,不要给孩子心理上传递恐慌情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陈默说,对于不同特点的孩子,采取的引导方式要注意差别。

对于比较爱学习的孩子来说,不能出门,反而有了更多的在家学习时间,因为节约了路上的时间。但对于爱玩的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来都安排好要上课了,现在取消掉了,心里窃喜,多玩一会手机好像也变得合理了。”陈默说,最近一个初三男生的家长来电咨询,无奈儿子整天拿着手机玩,寒假作业做好了,想让他多学一点,但却并不知道应该多学什么,“无法提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孩子不愿意多做,家长又不知道怎么引导,结果就吵了起来,发生冲突。”

对于疫情期间,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陈默强调了“三句不能说”和“四个应该做”。

不能说“侬开心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学,不要上学才开心哦。”

目前各个中小学的开学时间未定,在等通知的时候,家长不能跟孩子这样讲,无意之中的一句话,在孩子那里也许会误解为挖苦和嘲笑,以为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就是贪玩、不爱学习,甚至会在这种暗示下朝着“你这样想我那我就这么做”的方向发展。

不能说“哦呦,上海又死掉一个人”“听说全国死亡又增加了……”

许多中小学生,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对死亡还没有建立一个成熟的认知,他们分不清楚传染性强和死亡率相对较低是什么关系。家长常把死亡的信息挂在嘴边,可能造成孩子内心恐惧,过度担忧。

不能说“哎……计划好好的,补课又没了,损失大了!。”

因为疫情取消学习计划,竞争感比较强的家长,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表现出焦虑。这种行为会让让孩子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比读书、分数更重要,哪怕是生命健康、大灾大难都比不上学习重要。实际上,家长长期如此,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家长应该怎么做?

应该科普疫情、开诚布公。

疫情信息,一定是要开诚布公告诉孩子的,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讲法。对于小学生,家长要像科普其他知识一样,告诉孩子病毒是什么,怎样传染的,应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对初中生,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隐瞒,可以科普疫情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的情况,以及预防方法。

应该告诉孩子,大人都在保护你。

听着大人都在讨论疫情,看着新闻里不断播放的信息,低龄段的孩子受认知所限,难以判断问题的轻重程度,感到担忧。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焦虑?

在交流疫情的时候,要记得告诉孩子,家长在保护你们,社会也在保护你们。让小孩了解到自己是受到关爱和保护的,建设心理上的安全感,而不是传递焦虑情绪、随意讲些未经确实的传言,让孩子以为“世界末日”要来了。

应该引导适当室内运动。

好的身体对于提高免疫力有重要帮助,尽管不外出,但适当的运动不能少,比如不怎么占空间的跳绳运动、仰卧起坐、深蹲、开合跳等。中小学生,正是火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年纪,每天待在家不运动,怎么释放能量呢?

应该在额外学习上有的放矢。

陈默老师建议,课内的知识学好以后,如果孩子愿意接受作业以外的学习,家长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家长不清楚究竟该让孩子学什么,记得咨询老师或者有经验的家长,科学布置学习内容,一味催促孩子学习,但又没有明确的方向,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和排斥。


来源:周到 作者:庞菁涵

原文链接:http://static.zhoudaosh.com/9EFF835BBCB7A6D53F586793E87671B5BDFAE4A8B57D5E4D68133EA501CBAC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