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东方网:打造“双一流”高校地方版,上海的这些大学摸出门道了吗?

2020-01-211807编辑:董真摄影:

教育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今年上海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20年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高水平地方高校、一流本科等建设试点。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大学要融入到服务国家、服务上海的科技进步及行业发展中,需要培养大量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的一流人才——这恰恰也与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紧密相连。在打造“双一流”高校地方版的路径上,这些大学已在摸索自己的方式。


市人大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摄影:汪伟秋)


怎样做?科研引领专业改造,校企合作“以本为本”

学校里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市人大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表示,上海理工被列入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高校,学校坚持贯彻“以本为本”的宗旨,从本科开始大力招生、大力培养。打破原先58个本科专业的“条框”,对专业进行改造,依社会需求,按大类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对有潜力的学生开展荣誉学位培养,“课程难度更高,让学生更具挑战性,为将来走向学术和科学前沿打好扎实基础。”

让尖端科研引领学科发展。张华透露,上海理工大学通过建设光学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学三大国际实验室,依靠学校五大一流学科,正积极开展国际化的标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了使学生能够融入到学术研究当中,学校还设置了科研工程、科研项目,吸引本科生加入,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学校第一期就放出了108个科研项目,每个项目学生都可以去申请,负责的老师就可以进行选择,让这部分学生融入到创新的环境中去。”同时,学校也在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张华介绍道,“学校的人才培养跟企业用人单位相结合,把企业里的资源提早融入到学生的培养当中。企业具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实验室优势、技术优势,让这些实打实的技术进入到人才培养的模块中去,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


上海理工大学教学课堂


张华还表示,对现有专业进行专业改造,是建设高水平地方大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例如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这些新工科元素融入到所有的专业中,从而改造成具有适应最先进技术的专业。“我们在新能源科学与技术专业里面,把能源互联网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融入到教学和实验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及早掌握新能源方面的技术与行业特点。也会在培养方案制定、实验项目内容、课程讲授上与著名企业展开联动合作,目前在合作的包括上海电气、西门子公司等。”

“让学生忙起来,老师也强起来。”张华说,通过引进企业资源建立产业学院,通过工程科研项目课程、荣誉学位、小班化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努力培养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把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好,把一流本科建设好。


市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摄影:柏可林)


尝甜果!科研育人两不落,国际传播见成效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推动,已经在不少高校初见成果。市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表示,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17年开始被纳入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试点范围,尽管时间不长,已经充分的感受到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所带来的非常具体、实在的工作成效。“特别是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以及中医药国际化,包括文化传播方面都做了非常具体的工作,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人才引进力度大踏步提升,科学研究成果不断。通过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从院士开始,到其他专家人才引进方面,都较以往有非常大的变化。通过引进人才,我们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徐建光表示,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在科技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上均收获颇丰。

此外,中医药的国际化,特别是在中医药的文化传播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走出去”上脚步领先,目前已经在海外建立了近10个国际中医中心,对中医药文化、技术的国际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摄影:柏可林)


有困惑?衡量标准不明晰,评估体系待细化

新一轮学科评估即将来临,如何评价一所大学的水平,学术贡献在衡量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高水平地方大学来说,至少应在某个学科上应该具有在世界上领先的某个位置,而这个位置要靠什么来衡量呢?”据统计,中国的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认为,衡量标准不能仅凭论文数量,而是要看原创成果的水准。

在高校建设当中,专业是一个完整的对某一类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的聚焦在知识点上,而专业是某一个领域的完整知识体系。高校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方向已经非常清楚,路径后面的整个体制机制建设却还有非常艰巨的路要走,高湘萍代表表示,“这需要整个教育领域,整个社会的协同共同体,来把这篇文章写好。”

高湘萍代表认为,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服务地方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有一定的特色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但目前在评估贡献成果时,还缺乏相应的、更细致的衡量标准,使学校难以找到有效的实施路径。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上师大在传统的教师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做出许多贡献,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学校培养出的教师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是比较难量化的,而在这方面,目前具体的评估标准仍然缺失。


来源:东方网 记者:傅文婧、柏可林、汪伟秋

原文链接:https://m.toutiaocdn.com/i6783142350928478734/?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79323709&req_id=2020011813014901001404814508EE744A&group_id=6783142350928478734&wxshare_count=3&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pbid=666187999229917748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