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自己的青春全部用来奉献,在军营,在校园,在社会,抒写自己的战歌嘹亮!我们的军营故事就是在这‘理’启航的。”
“一双脚丈量校园每个角落,一双眼洞悉上理百态,一支笔记录沪江往事,我们要讲好上理故事,塑造上理形象,奏响上理“最强音”。”
“回首上海理工大学的百年历史,是开创史、革命史、成长史、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属于她的,故事。”
……

12月18日下午,在上海理工大学“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选拔赛社团专场决赛现场,8支团队从学校25个进入复赛的社团中脱颖而出,角逐上理工大学生讲师的席位。决赛中,上理学子穿插短视频、青年说、微宣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艺术化地再现课堂教学,生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社团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担当。
去年,上理工推出专业课程版的首届“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选拔赛,二千余名学生参与报名,最后选拔出的五支学生讲师团获得大学生讲师席位,并在过去的一年中登上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讲台,用专业实践、鲜活事迹和生动故事,感染、影响身边的同学,科普科学知识。

今年,上理工选择了以学生社团为切入点,“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一起开展学习活动的组织,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新时代•中国说’的形式,实现社团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升他们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让社团不再是育人的空白地。”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告诉记者,学校鼓励学生在发展兴趣的同时,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的育人因素,并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让这些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在社团变迁中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尚理军旅团、“湛恩知行”青年理论实践团、沪江通讯社、“食步芳草”社团、长江大保护协会……从理论到实践,学子们因同一信念聚于社团,再以社团为依托释放青春能量,在“新时代•中国说”的讲台上动情讲述他们的逐梦历程,彰显大学生讲师的情怀与担当。
尚理军旅团是一个由退伍老兵和热爱国防的学生共同组成,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开展国防教育为己任的学生社团。当天,站在讲台上深情讲述的尚理军旅团学子中,有的曾服役于东海舰队某部,有的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某部,有的服役于上海市消防某队,从校园加入军旅团,再到军营,如今回到校园重返军旅团,他们都说出了心中共同的信念——“我愿意成为同学们的引路人和筑梦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三个月前,电子信息专业大一新生叶尔克江·米拉提第一次走进校史馆,被眼前的这行字深深地吸引住了,“原来,我们的大学那么有故事。”之后,她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校史研究会,“回首上海理工大学的百年历史,繁华的十里洋场有她的足迹,烽烟四起的抗日战场上流转着她的悲歌,共和国的建设更是离不开她的奉献与汗水,我希望把这些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我更希望我们创造出的新的、更辉煌的校史”。
在比赛准备过程中,来自不同社团的学生讲师们不断深度挖掘选题,凝练动人故事,巩固社团初心。他们与指导老师、专业教师、辅导员们多次探讨,逐步完善每一细节,确保课程内容生动详实,讲授过程精彩动人,社团主旨与思政教育精确融合。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殷洁如回忆到,“为了更好地向大家呈现我们的社团,指导教师亲自带领四名成员不断训练,修改讲稿、锻炼语速、调整仪表更是成为日常训练的必修课。直到决赛前夜,成员仍在反复打磨整体表演效果。当大家听到最终成绩的那一刻,回想起为了比赛付出的日日夜夜,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尚理军旅团的赵煜波表示:“稿子和PPT反反复复改了好几遍,这个事占据了我们学习以外的几乎所有课余时间,常常都是踩着门禁的点回寝。但我觉得做这件事情特别有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演讲的形式,讲述我们的军营故事,向同学们传递当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EWnadhuEH61a9EGG3zJ2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