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所专业机构和企业、100余位三级以上医院设备科代表、30余个国家医疗器械行业专家、10场前沿专题论坛……今天,由上海理工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医疗器械设计(中国)大会在上海举行,同时,“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发起成立。1000多位来自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医生、学者、制造商、医疗机构等代表参会。

本次会议以“加强医工交叉,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设计与临床应用”为主题,聚焦中国及国际医疗器械政策解读、医疗器械前沿领域、医疗器械培训、先进医疗技术项目技术路演、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技术展览等板块。

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檀勤良谈到,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校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和医学影像等医疗器械产业交叉融合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止去年底,全国高校共修订完善政策文件3千多件,88%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已经制定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促进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为高校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打开了通道。另一方面,高校通过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医疗器械领域优质的成果,有力支撑了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发展。

会上,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俄罗斯、新加坡、巴基斯坦、巴西、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南非等9个国家,12家医疗器械领域的教育和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载体、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医学器械创新和应用联盟。联盟将通过加强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品与应用之间的联系,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创新手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
在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等学科与医学需求结合已产生系列新方法新设备,展示出了医工交叉无限的可能性。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表示:“期待联盟能够加强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以满足人类对健康领域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创新手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国际社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医学的创新与实践”、“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展望”、“对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影像的一些认识”、“手术机器人与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等主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展开进一步的交流。
来源:上海广播电台 记者:刘康霞
原文链接:http://www.news1296.com/smg/cms/app/5.5.0/share.html?loader=%7B%7D&viewport=%7B%22tag%22:%22h-viewer%22,%22data%22:%7B%7D%7D&view=%7B%22tag%22:%22c-share-content-view%22,%22history%22:true,%22in%22:%7B%22key%22:%2216758b73-bb67-4e41-95e2-920480dd3367%22%7D%7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