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头条

深耕医工合作之田 坚守健康中国初心

2019-10-111823编辑:董真摄影:王博等

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材料和工艺升级手术缝合针,利用太赫兹波普研发出识别胰腺癌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探测芯片,聚焦儿童龋齿问题研发无创便携式口腔检测仪……在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该如何更好地对接百姓健康需求?

面对这样“高大上”的命题,上海理工大学的党员教师们坚守初心,以服务大众健康为导向,以深化医工交叉为手段,给出了“接地气”的答卷。


党员“留了心”  群众才会“更放心”

作为一名家长,上理工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王成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儿童龋齿是常见病例,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放心”,身为党员的他便对此“留了心”,以“老百姓需求”为导向把科研目光放在了口腔里。

与医生开展座谈、到幼儿园实地调研、研究国际相关学术论文,王成一步步验证了自己的预判:据资料显示,6岁左右的儿童,近一半都存在着龋齿问题,而目前对于龋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技术上,鲜有日常“预防龋齿”的相关研究,由此,王成团队携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开启了医工合作之路。目前,王成团队已经研发出第一代智能装备“牙侦探”:一个矿泉水瓶大小的盒子里装着比普通牙刷略大的仪器,只需要连接手机端、用探头照射牙齿就可实现快速成像进行检测,这个设备集结了生物医学工程、工程光学、临床口腔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此外,相较于国外昂贵的类似产品,王成在用料成本上也是非常用心,只为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得起,实现科研和民生的最佳结合。

王成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这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围绕这一方案,我希望能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大家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同样,因为“留了心”,王成发现上理工的很多师生因忙于学习工作而忽略了口腔健康检查和日常保健,因此他发动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党委生物医学工程教工党支部的教师们联合学生支部,在全校范围开展一场口腔健康免费检查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带动学生一起为周围的人服务,我们的科学研究要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


王成团队研发“牙侦探”亮相2019年工博会


守护国民健康  从对老百姓 “有用” 开始

在我国,一根国产缝合针价格为几元,进口针价格大约为国产针的十几至二十倍,但医生却更愿意选择进口产品。这缘于国产针的性能和使用体验,与进口针仍有较大差距。然而要将缝合针全面“升级”,背后的技术难题仍需国内科研团队进行攻关。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研发出的成果是能为民所用的,如果我们连一枚合格的缝合针都制造不出来,如果我们的生命安全都交由他国,还怎么证明我们强起来了?还怎么践行党对人民的承诺?还怎么体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从那一时刻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为老百姓的健康做点什么,哪怕从一枚缝合针做起。”上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凤仓教授激动地说道,正是带着这样的决心和魄力,他带领团队攻关,仅用了2个月就拿出了解决方案——既破解了以往国产缝合针容易弯折且扯破皮肤的难题,又化解了国外进口的手术缝合针价格较高的困扰,制作成本仅为国外的三分之一,可谓“实用”“便宜”兼备。


马凤仓团队研发的国产缝合针


与马凤仓团队一样,近年来,上理工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彭滟教授团队同样以做出对老百姓“有用”的科研成果为目标,展开太赫兹领域的相关研究。

在与长海医院的合作交流中,彭滟了解到,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至今仍未找到一种对胰腺癌特别是早期胰腺癌有足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识别手段。彭滟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太赫兹技术用于胰腺癌疾病中生物标志物的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识别与检测,让谈“癌”色变的老百姓能早诊断、早治疗。由此,彭滟团队携手长海医院胰腺科的医生开启了胰腺癌生物标志物探测芯片研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芯片的加工与测试工作。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有用的成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及团队所有成员都力争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新的贡献。”彭滟教授说道。


彭滟(左一)带领团队调试实验设备


聚力“高水平”   共筑健康中国梦  

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靠着医学专家“单打独斗”、工科理科专家“单枪匹马”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跨界”携手、深化合作,才能将健康中国战略推至发展的快车道。为了共同的健康中国梦,2019年9月26日,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发起建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以期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共同解决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大力培养知识复合、有能力解决医学技术实际问题的医工交叉研究生。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表示:“通过合作,一方面能够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力争通过若干年的扎实工作,产出一些具有核心技术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能够聚焦培养有温度、有灵魂的具有医学和工学复合型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谈及此次合作,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满怀期待,他表示:“交大医学院以重视临床为优良传统,上海理工大学以工程应用研究为办学指引。双方在医工交叉这个点上找到了最佳契合,必然会在临床医疗科技领域形成一大批创新成果。两校共建的研究院将提供平台,举办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同时在合作的组织形式、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创新,致力于打造全国高校医工交叉的典范。”

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此次全面开启合作共建,将是上海高水平大学主动作为,服务民生和社会重大需求的重要举措,共筑健康中国梦,是贯穿始终的目标。未来,在这一平台上,将有更多的“医”“工”专家对临床难题进行集中“会诊”,为人民健康需要提供切实的服务保障。


上理工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全面开启合作共建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文: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