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新民晚报:上理毕业生为乡村打造最佳规划方案

迈开双脚与大地“谈恋爱”

2019-07-15405编辑:董真摄影:

桃花源记是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但现实中呈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景象的村子只占少数。由于缺乏合理的乡村规划,许多农村不仅建筑形式千奇百怪,个性与文化传统也与过去产生断层。2017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的女孩王忠求怀揣着乡村振兴的理想,足迹遍布四川、浙江等地的多个农村。她说,规划师是用脚工作,迈开双脚与大地谈恋爱。平均一个月一两次下乡,她以一名乡村设计师的身份为这些村子“量身打造”最佳规划方案。

“设计不仅是设计师独立的天马行空想象,更多要考虑社会、发展。”据王忠求介绍,乡村规划需要结合当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还要对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修复更新,生长复苏。 

大学期间,她参与的上海理工大学团队前往浙江省鸣山村考察,针对传统地域人居环境特征设计了保护利用规划方案。他们获悉了陆游来访鸣山的传说,便从陆游诗作出发,策划了鸣山悠闲风景、美味佳肴、中药养生和甜蜜婚礼四大旅 游主题和十二项活动,树立了鸣山的特色品牌形 象。同时,团队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模拟出鸣山村的建筑分布、气候和地理信息,将设计可视化。这份方案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鸣山村也正按照规划项目紧锣密鼓地实施着。

用所学帮助乡村改善风貌令王忠求对“乡村 规划设计师”的职业角色产生了认同。毕业后她加盟奥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这间公司已服务乡村多年。王忠求发现,团队从项目咨询、策划、规划和技术设计的全过程都要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进行通盘考量,村民文化认同也是至关重要的。王忠求在对一个村庄进行规划时发现,有座破旧的廊亭每到黄昏便成为人们交往、闲谈的场所,于是将原先拆除的决定变更为改建提升,既保留了建筑的社交功能,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公司的很多业务都有相似的状况,因此寻求重点突破村民参与,通过个体示范群体受益,适宜技术弹性规划,慢慢成为团队摸索出的“有效路径”。在四川战旗村,她的团队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乡村振兴方案,以发展较好的战旗村为火车头带动其他周边各村的经济发展。

王忠求如今经常跑各种村子实地调研、勘察,做规划做设计,但她忙在其中乐此不疲,“我的导师王勇就一直坚持在乡村奔波,还有许多学弟学妹也投入进来。乡村真的要得到振兴,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这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都很愿意参与其中。”

上海理工大学王勇教授已经从事乡村设计十年,“十年前基本是我一个人在做乡村。那时候设计师都对城市设计感兴趣,完全不了解乡村, 甚至觉得乡村不需要设计。我觉得设计师应该具有广义的文化思维模式——为社会公众设计,尤其应关注弱势群体以及大多数公众的共同利益问题。”这些年跟着王勇到乡村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村里扎根,要为乡村复杂的社会性、系统性问题,可持续利用资源、兼顾平衡各方利益,为乡村找到未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原文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9-07/14/node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