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新民晚报:为社区定制接地气的“菜单”课 上理工探索思政教育区校联动新模式

2019-06-12336编辑:董真摄影:

图说: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正在社区课堂里授课采访对象供图


“高大上”的国家战略如何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点滴?社区治理如何更更“以人为本”更具“科学发展观”?这两年,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30余多教师跑街道、进居委、走企业,在社区课堂里授课,和基层党员、居民交流,将思政教育“溢出”到周边社区、事业单位,为社区定制接地气的“菜单式”课程,开启了“理论宣传,服务社会”的新模式。而同时,又将研究课题聚焦社区,基层调研手记的鲜活案例反哺大学课堂和科研。

为了更好地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党中央政策精神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在信息纷杂的网络时代提高基层对思潮的辨别力,上理工马院主动“走出”校园服务社区。但是,单向宣讲居民接受度不高,“课不好听,阿姨妈妈们就要去买菜了”,什么样的课程基层更欢迎是摆在团队面前的问题。

于是经过调研社区所需所求,充分研讨分类,最终形成了囊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六大类30余份宣讲“菜单”,让社区自选。此外,这份“菜单”还会不断更新。例如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大桥街道的群众们就迫切表示想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马院团队特别定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的宣讲“菜单”,

光主题能选还不够,内容也得吸引人。“我们的社区课,从课件、案例甚至话语体系都和大学校园里的不同。社区党员的理论知识未必单薄,但纯理论大家不喜欢听,所以我们结合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来讲改革、谈举措,要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这些国家布局、政策能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马院党总支书记彭宗祥说。

社区课堂里涌现了一批人气颇高的教师,陈瑞芳就是其中之一。陈老师生长在杨浦,她常常以“家门口”的变迁来诠释理论,于是这位“娘家人”的课堂就更有亲和力了。“这些案例大家熟悉,容易共鸣。经常讲着讲着大家就说‘哦,是这样的喏!’”陈瑞芳说,“此外,我是以‘分享’的平等姿态来为大家提供新视角,我想这可能也是大家喜爱的原因。”

据悉,上理工马院正探索社区、学校、企业合作联动的创新模式,大学师生深入杨浦社区调研及宣讲,社区党员进高校座谈,区校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帮助民营企业做好党的建设和员工思政教育,希望通过增强思政教育的“溢出效应”,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原文链接:http://wap.xinmin.cn/content/3154243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