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上海教育新闻网:真正的人才是找来的!上理工校长连续两周“站台”学术论坛揽才

2019-04-29767编辑:董真摄影:王博

上周举行的上海理工大学首届沪江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系统科学专场),拉开了该校近期“精准”招揽人才的序幕,短短一周间,已有来自国内外的13位青年学者通过学院面试筛选,进入校面环节。4月27日,4位光学工程领域的院士齐聚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光学工程专场),就人工智能纳米光学、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等前沿科学研究内容进行分享,再次掀起该校光学工程领域人才招揽的高潮。



上理工丁晓东校长连续两周为两场论坛“站台”,并在论坛致辞中多次表达校方的诚意:上海理工大学是开放的大学,希望来参会的青年学者通过此次论坛,对上海理工大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热烈欢迎有志于来上海发展的青年才俊选择上海理工大学。

校方的诚意也充分体现在了行动上。上理工人事处特别在论坛会场旁设置了咨询台,为青年学者第一时间提供关于人才政策、落户流程等事宜的咨询。精准、高效!上周的论坛结束后,有多位青年学者向学校人事处提交了面试意向和简历,并有13位青年学者通过了学院面试筛选,将在下周进入学校面试环节。

“真正的人才是招不来的,而是找来的,我们不看‘帽子’,只看‘潜力’”,丁晓东坦言,上海高校引才遇到的共性问题是生活成本比较高,在待遇方面的吸引力也没有珠三角力度大,只能利用上海在医疗、教育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及上理工的平台、学科优势去吸引人才。例如,青年学者往往更关注专业上的发展,我们就拿出最好的学科,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科研平台、团队和实验设备。




在上理工,学校还搭建了固定的编制内平台和非固定短期平台供优秀人才选择。这意味着青年学者除了选择直接入职外,还可以通过特聘研究员等柔性聘用的形式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甚至可以利用学术假等空闲期短期加盟,以便相互考察对方是否有足够“吸引力”。为此,学校人事处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协议制,甚至还可以团队形式进行签约。

例如,在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采用的团队考核形式使其获得了更多自主权,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写高水平论文,有的负责推进成果转化,效果远胜单打独斗。丁晓东表示,“我们觉得只要完成协议制定的目标,这种方式也没问题。”



今年五月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顾敏即将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担任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顾敏院士是公认的三维光学成像理论的国际权威和先驱者之一,和角动量信息光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全职加盟,将对上理工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光学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此之前,顾敏院士早已通过柔性聘用机制与上理工展开数年深入合作,在上理工带队开展“微纳光子学”研究。

除了引进人才,上理工也致力于培养本土成长的青年学者,推出了“乘风计划”。据了解,“乘风计划”每年只有10个名额,与常规的访学计划不同,它最大的特点是学科精准派送,不但要求青年教师的目标高校必须位列世界前100名,而且研修方向还要与学科发展需求相契合,此外还要由上理工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综合评价小组进行审核遴选。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记者:程媛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wBHljtxO7OTMlMhioyE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