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25.03.06
    3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公布2025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的招标结果,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高丽团队牵头申报的《加快上海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课题获得立项。作为上海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智囊,该研究将推动AI大模型技术深度嵌入城市数据基座建设,校地协同打造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智慧数据枢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高质量发展。上海理工大学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方面有长期积累,此次在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立项上首次实现突破,彰显了学校在AI大模型与数据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研究成果也将助力学校以数字创新推动上海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据悉,2025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于1月24日至2月12日面向社会公开申报,期间共收到有效申请502份。经组织专家线上匿名评审和线下面谈比选,确定33个研究团队获得承接资格。相关链接:https://www.fzzx.sh.gov.cn/zxxxgk/20250304/c269fc50e44a4a01a5ee90d9b93fd999.html
  • 2025.02.18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智能科技学院青年教师郑嘉鹏副研究员联合香港中文大学王建方教授、中山大学邵磊教授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由手性等离激元纳米颗粒与分子混合系统制备的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Circularly polarized OLEDs from chiral plasmonic nanoparticle-molecule hybrids)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巧妙地将特殊设计的螺旋状金属纳米颗粒融入普通OLED器件,成功让器件直接发出具有旋转特性的圆偏振光。智能科技学院郑嘉鹏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王建方教授和邵磊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 2025.02.09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4〕15号)安排,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七十五载薪火传承,千秋伟业奋斗有我——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评审结果公布。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制作的作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历经校赛、市赛、国赛层层选拔和激烈竞争,从全国5007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喜获二等奖。获奖作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参赛学生:刘晶,翁兆成,张子晗,张沙沙,陈红,倪霖慧指导老师:金瑶梅,胡绪明,吴军所属思政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四章第一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作品简介:本思政课视频主要介绍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通过历史印记、城市更新、工人精神和联系实际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上海杨浦区228街坊作为新型人民城市的典型案例。《第一篇章:劳动铭印献闪耀》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HyGYpEeK/?share_
  • 2025.02.06
    ​2月7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在线发表了上海理工大学智能科技学院顾敏院士、张启明教授团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该团队通过创新性将微型光学衍射神经网络(Diffractive Neural Networks, DN2s)与多模光纤集成,成功实现全光实时图像传输技术,为医学内窥镜成像与下一代光通信系统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论文第一作者为蔚浩义特聘副教授。
  • 2025.01.22
    1月15日,《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公布了2024“年度科技人物”评选结果。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窦玉海教授荣获“年度科技人物—科技新锐”称号,全国仅有20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 2025.01.16
    近日,我校“以书籍为媒,以文化为介,在诵读经典之中增强民族交融——上海理工大学书‘声’意气主题读书分享会实践活动”,成功入围由国家语委办主办的“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名单。案例入围“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案例征集本次案例征集旨在响应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鼓励青少年通过阅读来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有力推动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进而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严格评选,共有103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实践案例脱颖而出,其中上海市有3个高校项目获得认可,我校案例位列其中。“书‘声’意气”主题读书分享会,利用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作为交流媒介,组织各民族学生“一周一分享,一月一共读”的聚合交流与专题分享模式,通过专家导读、师生研读、朋辈共读等方式诵读经典、研讨经典、内化经典,共同探索各民族文化、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在彰显语言和文化魅力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也通过“小话题”探寻“大道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活动以学生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推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截止目前,阅读的书籍超过1700多本,累计开展500余次,辐射学生达
  • 2025.01.16
    近日,能动学院赵玉刚副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蔡灏亭在《自然》(Nature)子刊《通讯材料》(Communications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纳米蒺藜驱动下液滴的选择性捕捉和定向输运”(“Nanosized caltrops enable selective capture and directional maneuvering of water drople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全新的二级纳米氧化铜结构:纳米蒺藜。该成果由能动学院张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郑平院士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杨纯教授共同指导完成,赵玉刚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蔡灏亭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 2025.01.16
    近日,根据“中国光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我校科技成果“Pb级超大容量超分辨纳米三维光盘技术——超级光盘技术”(A 3D nanoscale optical disk memory with petabit capacity),入选“2024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该成果于2024年2月22日刊登于《自然》杂志,央视2月23日予以报道。上理工科技成果入选“2024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研究成果由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顾敏院士为主要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张江实验室文静教授,上海光机所阮昊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科研团队研发出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掺杂聚集诱导发光染料的有机树脂薄膜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在信息写入和读出两方面均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在实验中实现了记录点尺寸为54纳米、点间距为70纳米并多达100层的记录,并验证材料寿命大于40年。运用这一技术,单盘等效存储容量为1.6Pb,容量相当于8000张商用光盘(25GB容量),或约100个普通商用硬盘,
  • 2025.01.14
    近日,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颁奖仪式举行。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市政府党组成员舒庆出席仪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祁彦宣读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表彰决定,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严军主持颁奖仪式。管理学院院长赵来军教授参加颁奖仪式。赵来军教授团队从2014年起从事中欧班列研究,先后完成新疆、徐州、兰州、上海等地中欧班列规划发展课题,其中关于上海市发展中欧班列的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2021年先后获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等领导肯定性批示。2023年,由其完成的《上海推进“一带一路”陆域物流通道建设的瓶颈、思路及重要举措研究》荣获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其团队继续承担了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委托的中欧班列(上海号)相关研究课题,继续为中欧班列(上海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舒庆为赵来军颁奖获奖证书颁奖仪式合影管理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工作,以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有组织地推进科研创新,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 2025.01.13
    1月9日,德国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发来正式授权信,管理学院系统科学系副研究员赵迪入选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与“洪堡学者”(Humboldt ResearchFellowship)荣誉称号。该项目的邀请合作方为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教授Steven X. Ding。依托该项目,赵迪将于2025年8月至2027年9月赴德国开展一项题为“网络化动态系统的比例积分型状态及故障估计问题研究”(Proportional-Integral-Type State and Fault Estimation for Networked Dynamical Systems)的系统科学研究。该研究聚焦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致力于解决网络化动态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完善,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提升学院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管理学院一直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国际合作平台。尤
  • 2025.01.06
    近期,电视剧《我是刑警》吸引诸多观众的热议,其中DNA检验破案的环节更是牵动人心。警察辛苦勘察摸排得到的“一丁点”生物样本,如何能在检验人员手里更快速高效地查出真相,更精准地让证据“说话”?上海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以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为核心理念的新成果,为生物检测技术升级带来一个颠覆性的答案。该成果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大伟教授带领的超精密光学制造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创新提出了“AI荧光成像——无滤波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物诊断、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刑侦勘探等领域,相关论文“支持深度学习的无滤光片荧光显微镜(Deep learning-enabled filter-free fluorescence microscope)”发表在《科学》(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上海理工大学戴博教授为第一作者,张大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管阳太教授和美国杜克大学Tony Jun Huang教授为通讯作者。不谋而合,医工交叉再升级这一研
  • 2025.01.02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及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主办,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联合主办,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策划的第五季“My Favorite Shanghai·爱上海的理由”青少年英语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落下帷幕。活动现场共颁出最受欢迎作品奖、最佳创意制作奖、最佳文稿奖、年度最佳短视频奖、最佳组织奖等10个奖项。中英国际学院通过开展国际夏校和跨文化体验活动,积极搭建中外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有效拓展国际视野、促进国际友谊、增强文化自信,荣获“最佳组织奖”。中英国际学院获“最佳组织奖”此次活动共征集视频投稿近2000份,特别增设由28位来自19个国家组成的留学生评审团。中英国际学院的国际学生与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学生代表们共同参与活动评审工作,为活动顺利开展作出贡献。学院国际学生以留学生评审团身份参与活动评审工作中英国际学院始终致力于培育学生跨文化能力和科技创新思维。今年,学院开展了主题为“跨文化融合:用科技和商业创造未来”的国际夏校,吸引了15名来自5个国家的海外合作院校学
  • 2024.12.31
    ​12月27日至29日,由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组委会、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超星泛雅集团承办的“超星杯”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我校理学院教师李林林荣获全国一等奖,取得我校在此项赛事中的新突破。
  • 2024.12.04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成都举行。本届大赛分为企业决策赛道和商业分析与智能应用赛道,共吸引来自全国298所高校的14433人次研究生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共有来自139所院校的210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上海理工大学两支参赛队伍分别在企业决策赛道、商业分析与智能应用赛道中斩获全国一等奖。同时,上海理工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上海理工大学获“优秀组织奖”从零到一,上理学子的逐梦之旅此次参赛,管理学院从赛事启动阶段便积极筹备,通过全校动员、专项培训和校赛选拔,共吸引30余支队伍、超过1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激烈比拼,最终“世淇教育有限公司”队和“拿钱走人”队脱颖而出,代表学校进军全国总决赛。大赛现场“世淇教育有限公司”队队长付攀以及队员李浩瑜、刘珂均来自23级非全日制MBA,团队成员深入研究企业管理案例,不断完善策略设计和实践方案,展现出非凡的团队协作力与专业水平。“拿钱走人”队队长刘军和队员常涵来自23级系统科学专业,队员季佳圆来自23级应用经济学专业。此
  • 选择 跳转